建筑企業品牌建設的誤區
誤區1:越大越有品牌。有品牌的企業似乎都很大,微軟、蘋果、寶潔等,行業內的中建、上海建工等,因此大家以為要成為大品牌,必須做大企業。其實成就品牌,與企業大小無關,與企業在所處領域的地位有關,是第一名還是第八名,若是第八名在很多領域將變得毫無意義。在手機領域,蘋果和三星占據了90%的利潤,第三名即無利潤可言,摩托羅拉、諾基亞,都已是破產被收購的對象。在大與強,大與品牌之間的關系認知上,更多的企業家都認為:因為大才強,因為大才有品牌。而從商業的規律則是相反的:因為強,才變得更大;因為有品牌,企業才能更大。
一個建筑之鄉,每年春節上千的建筑老板回家鄉過年,聚會時排座次,就是按你完成了多少產值。大家對大的情結很重,意味著大才是地位、才是品牌。其實,現代的品牌戰爭,人家用了正確的品牌戰略可以輕易擊敗你,改寫格局。蘋果從一個手機外行進入行業,三五年顛覆了諾基亞、摩托羅拉這些巨無霸便是例證。
大與個人為王的情結有關(這是中國人的喜好,產品名很多霸很多王就是此種原因),與客戶認知的品牌關系不大。一句話,品牌在于客戶的頭腦中,占據了客戶的頭腦才會成為成功的品牌。光一個“大”字顯然不能解決問題。
誤區2:能做的越多越有品牌。幾乎所有的建企企業家都希望自己的企業擁有的資質證書越多越好,總以為能做的越多越好,能做的越多越有品牌。很多企業的廣告,都會將自己擁有的10多個經營資質羅列一遍。這種情結與行業主管部門的引導有關,由于政府的誤導,將經營資質當作稀有資源進行控制,企業不得已盲目追求。
其實品牌建設規律恰好與此相反,做得越少將越容易成就品牌。上百年的商業競爭史,充分證明了今后將是專家的天下,雜家將沒有安身之地。隨著競爭更趨激烈,這一點將表現更為充分。希望做多,與前面說的喜歡做大一樣,源于人們的自我為中心的思想情結,但這與品牌建設規律相違背。
誤區3:叫得越大越有品牌。即使叫得大,會對行業客戶有不小影響,卻仍然不是品牌建設最關鍵的,有很多卻是負面的。大往往無法體現專業形象,在專家品牌競爭面前則容易失敗。全球最大企業之一微軟,又微又軟,卻很厲害。將成為全球最大企業的蘋果公司(市場已超5000億美金),也僅僅是個“水果”而已。有個品牌故事是這樣的。古時候,城中有一條街,有三個布店,競爭相當激烈。其中一個布店打出的廣告是,本布行是全國最大的布行,第二個布店打出的廣告是全城最好的布行,第三個布店打出的廣告則是本條街最好的布行。你認為競爭中這三個布店誰會勝出呢?當然是第三個。叫得大往往給不出選擇的理由,反而容易被各個專業品牌所擊破。
誤區4:質量等于品牌。很多企業重視質量,以為品牌源于質量。質量應該是品牌的重要部分,但不是全部。一是質量是底線,還遠未完成品牌建設。品牌建設根本任務是搶占客戶的心智資源,成為某個領域的第一選擇。二是質量有很高的成本。建筑工程的質量每提高一點,都會有巨大的成本。企業要做好這方面的平衡,因此質量的提升總是有限度的,重要的是達到標準,而不是無限提高,也就是說通過提升質量來提升品牌是有限度的,有巨大成本。三是質量的來源是什么要交待清楚。正確的品牌策略能讓客戶明白我為什么會比人家的質量好,在達到同等質量的情況下,讓客戶認為你的好。聚焦、專業的品牌定位,往往獲得這方面的好處。專家品牌將我的質量比人家好的理由表達得非常清晰、可信,富有邏輯。
誤區5:品牌延伸、多元化。做大后盲目做品牌延伸是企業界最容易犯的錯誤。海爾、長虹、TCL、華為都有這方面的大問題,建筑業內自然不能避免。當建筑業利潤低下時,大量的企業向房地產、多元化進軍,實現穩住建筑業、實施多元化的戰略,一大批冠著建企名字的房產公司、酒店和其它企業大量出現。這種品牌延伸和多元化戰略往往無法挽救建企利潤低下的格局,當房地產下行時,萬科、SOHO的抗風險能力一定超過建企的房產公司。
因此,個人認為中建鋼構、中天鋼構都不是好的品牌名稱。中建、中天已經成功的建立了總承包的領先品牌,在進軍細分領域時,要避免品牌延伸的做法,因為這個領域已有眾多的專家品牌,一個大品牌的延伸子品牌很難勝出。
誤區6:大量的通用名。建筑業企業有大量的通用名,如某某建筑、某某建工、某某安裝、某某隧道等,這類品牌命名方法往往有較大的后遺癥。無法建立個性的品牌,無法獨有。假想這些品牌名去掉前面的區域名,則變成了無名的公司,而一個地名顯然不是任何一個企業所能獨有的。同時地名將自己的品牌進行地域局限,地方區域性品牌的味道太重,嚴重影響業務向外擴展。這類問題是歷史遺留問題,現在到了該著手解決的時候了。
誤區7:品牌太散,未重視號碼公司品牌問題。由于企業規模已非常大,需要很多山頭讓弟兄們去占據,既擴大業務,又讓大伙有成就感,為此成立了很多的號碼公司。這樣帶來的問題是每個子公司都在經營品牌,都在重復布局,導致利潤低下,純粹為做大規模,但市場價值做不大。聚焦,將資源集中一個詞,一個品牌,才是正確的品牌之道。
誤區8:地方品牌局限。國內有一大批地區性建工集團企業,在本地區實力都很強,都是原來的國有建企改制而來。這些企業受制于本地區發展,因受到區域性品牌局限,很難向外拓展。問題是建筑業作為一個大行業,全國大一統乃至國際化都是行業未來的趨勢,所以亟需品牌整合。建筑業市場將按全國一體化演變,建筑企業必須做好新格局下自己的定位。建議一個細分市場下全國大份額,而不是做了很多塊,每塊都只占到一個很小的比例,都只占到一個地區的份額。
制定了正確的品牌戰略,圍繞品牌戰略進行品牌整合運營是一個品牌戰略執行的過程。這時我們會發現過去很多的錯誤,很多花錢又多余的動作,做了很多花錢還讓品牌減分的事。正確的品牌戰略讓品牌運營非常清晰、投資低而收效高。
投資于專家品牌。中國建筑市場如此之大,企業的品牌能力又普遍處于低級狀態,因此中國建筑市場還有非常多的專業品牌發展機會。向細分市場進發,建立競爭壁壘,占領細分市場的全國最大份額,將是最有優勢的競爭策略。如果你是家總承包企業,現在還不是特級企業,可省些心不用費力搞特級牌照,而應找個細分市場做老大。隨著市場化程度的提高,特級資質的牌照將越來越不值錢,品牌會越來越值錢。
細分市場定義的機會應該還很多:住宅建造專家,甚至別墅建造專家(趨勢不太好、政策限制),圍護結構專家,基礎工程專家,隧道專家,某類橋梁建造專家,機施專家,甚至細分到酒店裝飾專家、景觀建造專家等,但機會會越來越少,捷足先登最為重要。
品牌傳播。建筑企業品牌傳播方面投入還都很小,但也有一些廣告投入,廣告的制作問題很大,幾乎沒有投資回報。廣告幾乎千篇一律。羅列公司牌照、標志性工程照片堆砌、董事長在辦公室照片、企業口號,文字很長。兩家企業廣告放在一起比較,差別不大,工程照片和企業名字換一下,幾乎可通用。一大堆特級、一級、二級的牌照羅列出來,不會為品牌傳播加分。客戶需要的是專業,領域里的最佳,而不是什么都能。企業廣告重要的是表明客戶選擇你的理由,即你的定位,你的客戶價值在哪里。
執行系統建設。品牌要落地,執行系統要有配合。目前大型建企并不能算是航母,而是很多小船拼接而成。強大的品牌要有很好的企業利潤,很好的協同管理、統一管理,才能形成品牌。承包制為基礎的發展模式會有品牌的天花板,項目經理更多的代表個人的管理風格、流程和品牌思想。這就要求我們在項目精細化管理、企業集約化化管理上進行突破。
重視企業市值。上市建企家數已不少,但中國建企的資本市場價值較低,市值產值比很低,這是贏利能力低下造成的。市值是企業品牌價值的客觀反映,市值很低而自己感覺品牌價值很大是有些問題的,這種情況下,更需要的是危機意識。在完全市場化的市場,市值低下意味著生存能力低,意味著被并購的命運。提升管理和贏利能力是必須的,經營理念、戰略、管理和資源整合都是系統工程,考驗很大。
文化重塑。全國化、國際化的大品牌,一定是開放包容的,不能是地方性的。文化改造是為了贏得人才。讓全國的行業新人都愿意進來,愿意長時間呆住,文化的重建在許多企業是必須的。承擔行業責任,放棄關系競爭力,更多的靠管理、靠質量、靠贏利能力,最后是靠品牌制勝,將贏得人才。(作者:上海魯班咨詢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楊寶明)
中國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外大街22號外經貿大廈6層東區郵編:100037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國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