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的財務信息指標中,資金指標無疑是最為敏感的。任何一個經濟組織在管理過程中出現問題,都會首先在資金信息上有所反映,施工企業也不例外。要想抓住資金信息這個關鍵的敏感控制點,就要從靜態的資金集中管理和動態的資金集中管控兩個方面入手,以賬務集中監控作為重要保障手段,進而全面提高工程項目財務監督力度,及時發現項目在管理中存在和出現的問題,并采取應對解決措施,以降低項目隱性成本,確保項目在受控狀態下規范運作。
加強資金集中,控制“隱性成本”
總體上說,資金集中有節約資金成本和降低“隱性成本”兩個方面的好處。節約資金成本是資金集中的直接效益,特別對貸款總額較高的企業,所起的作用更大。從目前企業資金成本總體情況看,每增加1億元的貸款,就要增加資金成本600萬元左右,資金利息隨著貸款規模的擴大水漲船高,成為影響企業經營績效的一個主要因素。如果在企業集團內資金不能實現集中管理和內部統一調配,企業銀行存款也會隨著企業經營規模的擴大而持續增高,形成突出的“雙高”現象。這樣,一方面企業要支付大量的資金成本,另一方面存在著大量的閑置資金,形成了巨大的浪費,對企業整體利潤指標的完成形成了重大影響。
降低項目隱性成本是企業資金集中的第二個好處,是資金集中的非直觀間接效益,也是最實質、最核心的效益。所謂項目“隱性成本”,通俗地講就是指項目的彈性可控成本,通過加強管理可以進一步降低或不發生的成本。項目隱性成本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項目部層面可以通過自身力量進行管控的成本,比如一些可以通過加強管理進行控制的項目間接費用,項目分包合同成本等;另一類是需要企業本部給予幫助進行控制的成本,比如項目部在材料采購過程中發生的因資金不足賒購材料而額外支出的成本,項目在施工過程中因資金短缺而停工造成的工期延誤成本等。一般來說,項目發生虧損,多是因為隱性成本沒有得到很好的控制,項目管理失控造成的。而所有發生重大虧損的項目,基本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財務失控。如何解決隱性成本問題,如何解決項目財務失控問題,就成為擺在我們面前亟需仔細研究并著力解決的課題。推行資金集中管理,強化資金集中管控,無疑是解決這一問題的牛鼻子,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控制點。通過靜態的資金集中管理和動態的資金集中管控,就能夠牢牢掌握項目部的資金流向,確保項目資金在企業本部的監控下“透明”流動,進而降低隱性成本。實現資金集中后,項目部如果有違規操作,就會在資金流動上有所反映,企業本部就可以在第一時間掌握這些信息,及時采取應對措施,將問題解決在萌芽階段。
以公司本部“資金池”為平臺,滿足項目均衡生產的資金需求
某中鐵施工企業(以下簡稱C公司)于2007年初開始推行資金集中管理,通過近兩年時間的不斷強化,資金已實現高度集中,分公司本部資金集中度達到近90%。以最近一期資金周報數為例,C企業資金總額6261萬元,其中公司本部貨幣資金5693萬元,本部資金集中度高達90.92%,形成了巨大的“資金池”效應。有了這個資金池后,C企業就可以用均衡的資金來保證各項目的均衡生產,對項目的順利施工起到了強有力的資金保障作用。眾所周知,工程項目的業主資金撥付是不均衡的,有時一個月撥一次款,有時三五個月才撥一次,但項目的生產是均衡的,對資金的需求是均衡的,這樣就存在一個項目部本身無法解決的階段性資金短缺問題。業主資金剛撥付時資金充裕,大量閑置,后期生產時又資金緊張,無法保障項目的正常施工,遇到搶工等突發事件時不得不賒購材料,額外增加成本。而企業實現資金集中后,本部就有了一個巨大的“資金池”,可以把項目閑置的資金集中起來,達到“以均衡的資金保障項目均衡的生產”的目的。項目資金閑置時集中在公司“資金池”,項目資金短缺時公司“資金池”及時對其進行補充。這樣,就可以借助公司資金池的“規模集聚”效應,以閑置補短缺,以有余補不足,項目的資金流就可以保持在相對均衡狀態,與項目均衡生產中的資金需求相匹配,企業內部的財務管理工作也就會更加順暢。
資金集中的原則與推進過程
C公司在資金集中管理過程中以“錢賬分離,額度管理,集中調配,獎罰兌現”十六字原則為指導,通過大“資金池”的規模集聚效應,全面實現了貨幣資金的集中管理和統一調配,大大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率,降低了資金使用成本和項目隱性成本。
“錢賬分離”。即“錢在上面,賬在下面”,項目部在公司本部開設資金歸集賬戶,歸集賬戶的貨幣資金集中在城軌公司本部,但資金賬建在項目上,公司本部對各項目資金歸集賬戶的資金只做虛擬反映。這樣,項目部貨幣資金存量就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存在施工所在地開戶銀行的結算貨幣資金,另一部分是存在公司本部資金歸集賬戶的歸集貨幣資金,兩部分存量貨幣資金之和構成項目部的資金總存量。
“額度管理”。即項目部在當地開戶銀行存款和在公司本部資金歸集賬戶存款之和構成項目部可用資金額度,項目部享有額度內資金的使用權。為保證項目部這一權力的正常行使,C公司在“資金管理辦法”中明確規定:“項目部享有額度內資金的支配權,除公司總經理外,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影響項目部額度內資金支配權的行使”。通過這一明確的制度規定,項目經理對自己對所能支配的資金數心里都有一本賬,做到心中有數,既在客觀上滿足了項目正常生產經營的資金需求,也從主觀上消除了項目經理在額度資金使用權歸屬上的顧慮。從C公司推行資金集中管理近兩年來的實際情況看,資金集中管理實施過程中從未發生過影響項目部額度內資金使用權行使的情況,C公司企業本部與所屬項目部已建立起了良好的互信機制,實現了資金流動上公司本部與所屬項目部間的無障礙高效流動。
“集中調配”。即公司在對資金進行全面集中的基礎上,建立起全公司范圍內的大“資金池”,再通過“資金池”的規模集聚效應,以有余補不足,進而完成貨幣資金在全公司范圍內的統一調配。在2006年四季度的實地調研中,我們發現公司內部資金閑置與資金緊張的情況同時并存,一方面有的項目資金閑置造成浪費,另一方面有的項目因資金緊張致使“隱性成本”增加,影響了項目正常施工生產。要想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借助本部資金池平臺,在公司內部對資金進行集中調配。自2007年元月C公司開始推行資金集中管理以后,本部給各項目核定了當地結算銀行存款額度,最高200萬元,超過額度的必須匯回公司本部,交由公司“資金池”統一調配,低于額度的,可向公司提出資金使用申請,公司本部在兩個工作日內補足額度。隨著資金集中管理工作的順利推進,C公司在2007年6月中旬開始嘗試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低資金存量運行。嘗試期內,通過對公司整體資金的高效調配,在保證8個在建項目正常生產的基礎上,C公司整體資金存量(含項目資金)始終控制在700萬元左右。嘗試結果顯示,在資金的高度集中調配下,低存量貨幣資金運行未對公司生產經營造成任何影響,并保證了公司投標的資金需求。
“獎懲兌現”。即C公司在資金集中管理過程中,通過一整套有效的獎懲機制,保障資金集中管理工作的有效推進,最終形成了管理辦法的“閉合效應”。根據C公司“資金管理辦法”,對各項目存放在公司本部資金歸集賬戶的貨幣資金,公司給予一定的獎勵,其中項目經理占獎勵額的70%,項目財務主管占獎勵額的30%,每月定期發放。同時,欠繳公司資金的,公司則對項目經理和財務主管進行處罰。經過兩年時間的平穩運行,C公司所屬各項目部已基本形成“資金管理出效益”的共識。一方面,項目部加大了對業主的請款及資金清算力度,另一方面,延遲了應付款的支付,在不影響正常生產的前提下提高了公司的內部資金使用效益。同時,項目部采取了“量出為入”的辦法,根據實際資金支付需求向公司本部申請資金,有意識地降低本地結算賬戶貨幣資金存量,進一步加大了公司的資金集中力度,提高了公司資金使用效率。從目前C公司各項目貨幣資金情況看,雖然公司給各項目部核定了150~200萬的當地存款額度,但各項目當地銀行存量貨幣資金基本控制在50萬左右。有大額支付需求時項目部才向C公司本部打報告。借助網銀平臺,C公司本部在12小時內完成資金審批回撥工作,項目部與公司本部的互信機制進一步增強,公司本部資金集中度進一步提高。
產值資金閑置(保障)率指標的提出與應用
根據兩年來資金集中管理的經驗,C公司總結了一個產值與貨幣資金存量相關聯的指標:產值資金閑置(保障)率。所謂產值資金閑置(保障)率,就是企業年平均貨幣資金存量與企業年完成產值的比率,也就是完成單位產值,需要多少存量貨幣資金來保障。之所以叫產值資金閑置(保障)率,主要是基于以下考慮:存量貨幣資金存放在銀行,只要沒投入使用,嚴格意義上講就是閑置的,是不發揮效用的,但它又處于備用狀態,對產值的完成起到保障作用,所以,也稱之為產值資金保障率。在保障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的情況下,該指標越小說明企業貨幣資金使用效率越高,單位貨幣資金發揮的效用越大。這個指標有些類似于我們所熟悉的“零庫存管理”指標,只不過一個是貨幣形態的,一個是實物形態的。經綜合測算,結合C公司資金集中管理過程中一個月時間低存量貨幣資金運行的成功嘗試,C公司在推進資金集中管理后產值資金閑置(保障)率可控制在3%以內,基本穩定在2.5%左右。將來,隨著C公司生產規模的快速擴張所產生的規模放大效應的出現,這一比例還有進一步下降的可能。
資金集中是現代企業的發展方向,也是強化企業內部管理的重要手段。建筑施工企業由其行業特點決定,項目分散,不可能集中統一管理,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業管理風險。而通過資金集中,我們可以在最短的時間發現項目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地加以解決和處理,促使項目管理過程受控。通過資金集中等管理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削除了困擾施工企業多年的企業本部與項目部之間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公司本部對項目部的財務控制力逐漸強化。這對規范項目管理行為,全面提升企業管理水平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作者系中鐵一局集團城軌分公司總會計師 陳 強)
中國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外大街22號外經貿大廈6層東區郵編:100037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國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