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7日《經濟參考報》報道, 國資委已經就推進央企重組專門下發了文件,確定了下一步的國企改革重點,央企將在分類基礎上進行大規模兼并重組,112家央企有望進一步縮減至40家。現在同類型的企業太多了,包括核電、水運、鐵路等很多行業內都存在不止一家央企,有些行業甚至有六七家之多,造成同質競爭。我國很多央企所面對的不是在國內的競爭,而是面對國際市場上更加強勁的對手,為增強國際競爭力,央企將迎來重組潮。中鐵隧道集團副總工程師王夢恕今年兩會期間透露,國家已開始研究中鐵和中鐵建合并計劃。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以規范經營決策、資產保值增值、公平參與競爭、提高企業效率、增強企業活力、承擔社會責任為重點,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新一輪國企改革就是瞄準做強這個目標,通過具有較強規模基礎和一定競爭優勢企業的強強合并,在資源配置上實現優化,從而構建起更為突出的競爭優勢。提升央企國際競爭力,反制跨國公司的惡意并購,維護我國產業安全,更好地實施“走出去”戰略,做大做強。
面對新形勢,中交集團提出了打造“五商”中交,實施“一二三四”的工作思路和“三步走”的宏偉目標。中交一公局提出以堅持“三個原則”、“三個不動搖”、“三個持續”為發展思路基礎, 持續推進組織創新、管理創新、海外創新、科技創新、模式創新、信息化與管理的深度融合,構建并鞏固“強、好、優”的新格局。
筆者認為,路橋施工企業要抓住機遇,迎接挑戰,以提高企業經濟運行質量為主線,立足于以路橋、市政、鐵路、房建、港口、水利、機電設備安裝為主的多元經營戰略,走以路、橋、隧、港、水利、房建、機電設備一體化施工設計總承包道路,在應對市場變化中不斷調整經營結構,積極開發主業相關聯產業,不斷優化新領域與傳統領域協調性,加速實現從單一施工型向集設計、施工和機電設備采購安裝一體化的綜合型、現代型企業轉變,為企業生產經營規模攀升和經濟效益實現跨越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從外延型增長向內涵型增長升級,從低勞動成本支撐向高技術支撐升級;從單純的工程施工,向設計施工總承包、技術研發、采購、物流等完整產業鏈升級;從低層次、低附加值的施工作業,向高端、高附加值的工程產品升級;從以國內市場為主,向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并舉轉變升級;從由一頭獨大的“承建商”,向總攬全局的“投資商”、“承包商”、“制造商”升級,實現路橋施工企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路橋施工企業要創新項目運作模式,推動產品鏈向價值鏈轉化,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研究PPP模式的運用,豐富新的商業業態和盈利模式。要延伸產業鏈、不斷技術創新,以“投資帶動、設計引領”,提高內部產業協同能力。借助投資業務帶動市場地域和領域的開拓,帶動業務模式創新,以BT、BOT、PPP“公共私營合作制”、股權合作等模式,帶動業務規模的乘數效應,帶動外部資源的引入;借助設計的超前特性,超前跟蹤市場動態、引導市場研究和決策、引領企業總承包業務的發展方向和業務結構調整。
路橋施工企業通過改革、創新、調整、提升,注入新動力,重新激發活力,打造升級版,提高企業競爭力。強化頂層設計,實現組織再造和管理提升,將產業鏈轉變成價值鏈。開發建設單位和地方政府的資源,充分借助各方的力量,進行資本運作,投資運營以路橋為主的BT、BOT等項目,逐步過渡到其他領域BT、BOT項目。積極探索創新商業運作模式,實現企業由施工總承包轉向施工投資聯動,由“修路”到“造路”,大力拓展綜合建設業務,探索采取BT、BOT、BOT+EPC、FBT“融資建造+移交”模式、CCBP“城市綜合建造+專業聯動”模式、CPD+BIP“城市綜合規劃設計+建造+產業專業聯動”等模式,創新項目管理體制,完善企業治理結構,促進項目管理向集約化發展。只有這樣,路橋施工企業才能打破天花板,進入新天地。
路橋施工企業要堅持“七化”方針,即,堅持區域化經營、專業化發展、精細化管理、標準化運行、信息化驅動、國際化協同、科技產業化推進,建成企業管理信息化系統,全面提升企業效率。加快適應性組織調整、形成發展責任體系和管理責任體系以及制定科學的考核評價體系,促成兩個職能體系的落地。搭設管理創新平臺,強化總承包公司的平臺建設。圍繞精益管理,建立健全項目內部目標責任成本集約化管理體系和經營業績考核制度,實現徹底扭轉粗放經營行為。發揮國內、國外兩個支撐、兩個優勢作用,推動“雙核戰略”的提升。創新盈利模式,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提升品牌效應,做好境外企業文化建設落地實施。構建新型科技組織體系和考評體系,打造高端技術品牌,做好產科研的結合與轉化,以科技支撐品牌,提高科技成果對企業發展的貢獻率。創建和完善信息化物資設備綜合管理、安全管理、財務管理、經營管理的平臺,發揮集成系統優勢,促進發展方式的深刻變革。通過扎實的、系統的自主創新,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優。”切實加快由速度規模向質量效益轉變,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實現產業升級、企業升級。(文/常魁星 網絡媒體著名時政評論家)
中國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外大街22號外經貿大廈6層東區郵編:100037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國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