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以北30多公里的昌平區溫榆河畔,有一塊滿載著希望的熱土,朝暮間變換著模樣,猶如新生兒般茁壯成長,這里就是未來科技城。在未來科技城,中國新興建設開發總公司一公司先后承建了國家核電項目和中國電子項目,這2項工程是公司由中央、國家機關工程向國有企業大型項目轉型的關鍵之役,項目部用實際行動在未來城中脫穎而出,讓“新興建設”的旗幟在未來城中格外閃亮。
跑著工作 奔向“未來”
中國電子技術研發樓工程總建筑面積160367平方米,地下2層,地上6層,建筑高度28.35米,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由4棟單體和1個整體地下室組成。由于工程是未來城內較晚動工的一項,面臨著嚴峻的工期考驗,甲方在合同中明確約定了結構封頂時間即12月13日,逾期一天要扣罰合同款總額的萬分之二。也就是說,項目部要在5個月內完成16萬平方米的結構施工,每天要完成300多萬元的產值,日均澆注混凝土800多立方米。在現實的挑戰面前,項目部不得不一進場即與時間展開了賽跑。
項目部管理人員用15天的時間完成了9000多平方米的臨設搭建,可滿足各方辦公、會議及2000多名勞務人員的食宿需求;所有臨水臨電到位;現場路面硬化到位;6臺塔吊安裝到位。
籌備工作之快,大大出乎了甲方領導的意料,甲方基建負責人說:“還沒有一個施工單位能夠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完成所有施工準備工作”。前期在現場負責土方施工的地質工作人員說“沒見過這樣的單位,所有管理人員都是跑著工作”。
優化方案 扭轉“未來”
項目部在正式施工前說服甲方和設計單位做了一個重大的設計修改。項目部了解到工程設計基礎底板為下反梁,從施工的角度提出了這個方案存在的弊端:如果工期寬裕,下反梁的做法沒有一點問題,但是,1萬多延米下反梁都需要人工開挖,而且趕上雨季施工,對工期極其緊張的項目選擇這種方案,無異于束手待斃,完全看老天臉色施工。甲方和設計單位認真聽取了項目部的匯報,并在4天內相繼召開了3次討論會,最終同意了項目部提出的修改意見。
方案敲定以后,項目部開足馬力,全力施工,得以在7月3日清理完3萬立方米土方,7月20日晚完成了所有墊層、防水施工及一段基礎底板混凝土澆筑。去年7月21日,一個特別的日子,歷史性特大暴雨襲擊了北京,作為未來城里最低的場地,而且是處于基礎施工的場地,這場暴雨無異于一場災難。工地周圍市政道路沒有排水,所有降水全部灌在槽內,灌水量在4萬立方米左右。
此時此刻回頭看去,正是因為及時修改了方案才在這場暴雨來襲前完成了墊層和防水施工,將影響降低到了最小。工程最終得以在9月20日順利出正負零,在11月20日實現了結構封頂,比合同工期提前了23天,實現了被甲方認為不可能實現的工期目標。
提升管理 競逐“未來”
如果說結構搶工一役使得公司獲得了甲方的認可和信賴,那么項目部勇于創新,不斷提升管理層次才是競逐未來,脫穎而出的關鍵所在。
項目部進駐未來城以后,根據公司指示精神,班子成員迅速達成共識,即“建典范工程,立標桿形象”。無論從現場布置還是從宣傳手段上都要朝著“標桿”的方向努力。
為了加強對勞務人員的人性化管理,解決房間私拉亂接電源難題,項目部投資了2萬多元建立了2個充電室,可滿足現場2000名工人們的充電需;為更好地對勞務人員進行實名制管理,購買2臺考勤機出入刷卡,方便管理人員查詢工人出勤情況和上班人數,杜絕閑雜人員進出現場。此舉得到昌平區建委、消防支隊的認可,同時也得到了甲方、監理上級領導的一致好評,也給傳統的施工管理帶來了新氣象。
為節約水資源,減少再生水的浪費,項目部利用工程降水和雨水資源,投入10多萬元建立了2套中水處理站,中水設備實現了自動化,能夠根據使用量的多少自動調壓,受到昌平區水利部門檢查時的好評。
項目部進場5個月,連續4個月在未來科技城安全質量評比中位列第一,且順利通過了文明安全樣板工地的檢查驗收。回顧結構施工以來的整個經過,項目部很多管理人員都感嘆“猶如當了一回急行軍”,在分秒不停中贏得了戰機,取得了勝利。
中國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外大街22號外經貿大廈6層東區郵編:100037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國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