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享有“煤電之都”美譽的遼寧省阜新市,一座獨具特色,集河、湖、山、城一體的生態山水新城——玉龍新城正在悄然興起。位于這座濱水之城中心的,就是以中國圖騰中龍的龍頭形象為藍本的玉龍湖。沿湖東望,一座高約百米,莊重沉穩,內斂大氣的現代化辦公大樓已經拔地而起,成為了玉龍湖畔一道獨特的景觀。這座新的地標性建筑就是阜新市民服務中心,也是新興建設五公司阜新市民服務中心項目部全體員工奮戰500多個日日夜夜,向阜新人民呈現的新興精品,樹起了一座豐碑。
戰寒冬敢打惡仗
阜新市民服務中心是阜新市政府職能部門綜合辦公樓,建筑面積9.8萬平米,框架剪力墻結構,地上24層,地下2層,檐高98.7米。自2012年11月開工后,項目部全體員工在阜新工程指揮部的領導下,在阜新打拼出自己的新天地,實現了工程創優的各項目標,贏得了遼寧省和阜新市政府領導的高度贊譽。
萬事開頭難,他們剛到阜新,就迎來了一場惡仗。位于遼寧省西部低山丘陵區的阜新市,冬天來得快,也來得猛,剛好趕上工程結構施工,需要澆筑混凝土15段次,方量超過15000方。冒著零下20多度的低溫,施工人員堅守在作業面,風沙打在臉上刀割似的疼,吹在腿上骨頭像針扎似的,多厚的衣服都覺得不暖和,總是透心的涼。那時每日24小時不間斷澆筑混凝土,為做好混凝土防凍養護,項目部組成了技術、生產、安全8人現場值班小組,不分晝夜4小時輪流現場看火。那些日子里,看火人員在架子管里面爬上爬下來回穿梭,負責移動火爐,添加碎木頭和煤炭。衣服被頂板上嘀嗒的水沁透了,一會結冰,一會融化,一個班下來腰都直不起來,被煙火熏的像下煤窯似的,個個都像“燒炭翁”。
面對這場惡仗,大家沒有任何怨言,沒有降低標準,順利完成了15個段次的冬季混凝土施工,保證了混凝土質量完好達標,在阜新市建委檢查中,工程進度和施工質量受到市領導和質檢部門的一致認可。
迎暴雨能打險仗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對于施工一線來講,必須繃緊每條神經,時刻緊盯現場。市民服務中心項目部自開工以來,同樣遇到了大大小小不少的險情。其中最驚險的,則發生在2013年7月15日深夜。
那天晚上,阜新遭受3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值班員巡視現場,發現雨水有向地下室灌的現象。項目部領導得到消息,緊急啟動抗洪預案,不到3分鐘,所有管理人員全部到位。80余名抗洪搶險隊伍迅速趕到現場,按預案分工歸口把守,人機配合,有的用鏟車、有的用鐵鍬鏟沙子和土,有的安裝抽水泵抽積水,有的裝沙袋加固地下車庫出入口圍堰,有的抱來塑料布對地下室風機露天敞口、首層和躍層管線洞口等進行封蓋、圍擋。
他們不怕渾身濕透,不怕復雜的路面情況,不怕過膝的積水,在傾盆的雨水中來回穿梭,轉移設備物資,把守處理每一道險關。風夾著雨點不斷地打在每個人的身上,沒有一個人退縮,衣服被汗水和雨水交織地貼在身上,格外地難受。就這樣水漲一尺,沿高一丈,從晚11點到次日凌晨3點多,4個多小時的抗洪搶險,始終沒有停息。施工場外周邊橋梁、人造湖、攔洪壩被沖毀了,廠區外道路積水達到1米多高,可施工現場地下室的設備、物資沒有被雨水浸泡,工程材料和設備保住了,人員和財產沒有損傷。這場險情的處置,有力驗證了阜新市民服務中心項目部是一個團結的集體,過硬的團隊,是一個拉得出打的贏的隊伍。
伸援手齊打愛心仗
新興建設向來以講政治、顧大局、能攻堅的建筑鐵軍著稱。阜新市民服務中心項目部在用鐵的規范和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的同時,也在默默演繹著鐵軍柔情。去年8月2日,項目部副經理姚樹峰在檢查作業面時,看到一位面生的小女孩在綁鋼筋。他再三詢問下,得知女孩名叫鄭可心,家住遼寧省建昌縣一個貧瘠的小山村,剛滿18歲,就讀在丹東師范學校。她哥哥在騎摩托車時發生車禍,造成右手和右腳殘疾,大額的醫藥費讓這個本來貧困的家庭背上了巨額的債務。她母親患病無法負重勞動,家庭的收入僅靠父親在工地上打工賺錢。為了減輕父親的重擔,小鄭勤工儉學,利用暑期到工地上當起鋼筋工,積攢自己的學費。
項目部員工知道小鄭的情況后,被她的孝心和堅強深深觸動。在項目經理顧天舒的倡導下,項目部黨員、團員帶頭,全體員工自發地為鄭可心捐款。員工們積極踴躍,拿出自己的生活費和工資,一次性捐款3300元。當小鄭接過大家的這份愛心時,止不住落下了感動的淚水,連聲說:“謝謝!謝謝新興的好人。”她給項目部寫了感謝信,送來了“資助救學大愛無疆,愛心貢獻情深似海”的錦旗。
小小年紀的鄭可心不甘命運的捉弄,用自己瘦弱的肩膀努力扛起生活的重擔。勤勞善良的新興人伸出的援手或許不能改變她的命運,卻在她心中種下了希望的種子。他們用堅強和愛心在阜新市民服務中心的工地現場,共同繪制了一幅情暖平倉,大愛無疆的動人畫面。
高標準會打品牌仗
工程開工初期,阜新工程指揮部就要求項目部高標準起步,規范式管理,科學化創新。項目部也立下軍令狀,誓言打好這場硬仗,在阜新再立新興建設的金字招牌。他們在生活區、辦公區設施、標識標牌、企業理念、文化氛圍上高標準;在施工現場道路硬化、安全生產理念、標識牌、操作規程、行為規范上高起點,進一步打造了新興建設的品牌形象。阜新市總工會劉樹峰主席率領市建委、安監局等領導視察時說:“新興建設各項管理科學規范,制度健全,措施得力,安全管理到位,這些好經驗和做法,值得在全市推廣學習,以此推動阜新市建筑市場健康、持續、文明、安全發展。
施工過程中,項目部多次組織方案研討,做到技術先行、方案先行。技術人員堅持盯在一線,精細管理,過程檢查監控到位,保證了工程質量,在歷次遼寧省、阜新市領導和有關部門的檢查中受到好評。在技術管理上,項目部嚴格質量標準,落實崗位責任、“三檢”、質量例會,進行績效考核、崗位培訓、方案技術交底、樣板引路等制度,取得了實質性的效果。
項目部努力科學創新,對現場降水工程回收再利用,解決了工地生活區及現場用水的困難,直接節省資金費用近10萬元,同時將此作為QC課題在遼寧省報刊上發布成果,在國家級和企業期刊發表專業施工技術類論文10余篇。工程獲得“遼寧省優質主體工程”、“遼寧省新技術應用示范工程”、“遼寧省世紀杯”、“遼寧省安全生產標準化示范工程”、“遼寧省安全文明樣板工地”稱號。項目部則被總公司評為了2013年度先進集體。(蘇印興)
中國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外大街22號外經貿大廈6層東區郵編:100037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國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