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支來自中原腹地的施工隊伍,他們身上甚至還帶著濃濃的黃土地和水利水電的氣息,就勇敢地闖進深圳這座國際化大都市,在地鐵建設中追夢、圓夢,用超越自 我的姿態(tài)和高于規(guī)范的標準,建設成高質量的車輛段和車站,更在盾構過程中實現“房屋無開裂、地面無塌陷、居民無投訴”和“管片無錯臺、方向無誤差、洞壁無 滲漏”,創(chuàng)造了地面、地下施工“3+3”的紀錄,以至于駐地監(jiān)理說,這個項目隧道質量接近于完美;項目業(yè)主代表說,隧道在全國也是創(chuàng)了紀錄的;老鐵建們 說,學生干出了老師的活。
2012年,深圳市地鐵三期工程上馬。三期工程共5條線路,總長約170公里,總投資超過1000億元。5月29日,中國電建集團中標其中7號線BT項 目;當年12月4日,中國電建旗下的水電十一局與電建集團7號線建設指揮部簽訂施工承包合同,施工項目包括7號線深云車輛段、西麗湖站、西麗站、西西區(qū)間 盾構段,這里面囊括著多個7號線之最:最長的盾構區(qū)間、最長的車站、最高的邊坡防護,國內城市地鐵土石方開挖量最大的車輛段及全線的始發(fā)站和唯一的試車線 隧道。
毋庸置疑,相對于以鋼筋混凝土施工為主的車輛段和車站來說,盾構掘進更彰顯了地鐵施工的技術特點,是地鐵的核心管控環(huán)節(jié),集團7號線建設指揮部為此提出“以施工組織設計為綱領,以盾構施工為主線”的施工生產安全組織線。
西西盾構區(qū)間左線長1663米、右線長1757米,沿線地質情況和地面環(huán)境復雜,各種挑戰(zhàn)異常嚴峻。
水電十一局對盾構施工高度重視,及時進行大干動員,抽調精兵強將參加戰(zhàn)斗,提出深圳地鐵項目事關“大土木”戰(zhàn)略的實施,事關企業(yè)的長遠發(fā)展,要把這里當成 進軍地鐵市場的“橋頭堡”,調結構、促轉型的“抓手”,解放思想,認真學習,高標對接。水電十一局總經理張玉峰強調,盾構是地鐵專業(yè)的核心,是成功轉型的 標志,要圍繞盾構做好各方面的協調配合工作,重視地鐵人才的培養(yǎng),勇于創(chuàng)新,嚴格標準,不怕吃苦,不畏艱難,建設出高品質的精品項目、品牌工程,為公司結 構調整打好基礎。
一場向新業(yè)務、新領域的轉型熱潮,迅速形成。
新領域起步新跨越
學習、策劃雙拳并舉
水電十一局人曾經設計建設了三門峽鐵路專運線,參與建設了京滬高鐵工程,贏得廣泛的贊譽。但來到深圳地鐵7號線,除了滿懷的信心和干勁之外,還有一絲的不 安。在這里,匯聚著中鐵、中建等老牌軌道施工勁旅,也有9家電建集團兄弟單位,同臺競技,好不好,一目了然,大家心里都暗暗較著勁,每個人都明白:這是一 場沒有退路的PK。
我們走進水電十一局副總經理兼深圳地鐵項目指揮長陳雙權辦公室的時候,他正拿著一份合同認真研究。陳雙權是湖南人,衣著簡樸,態(tài)度謙和,讓人不由自主生出 一種親切感。來深圳之前,他率領隊伍奮戰(zhàn)在水電十一局轉型升級重要標志的京滬高鐵工程,由高鐵施工的“門外漢”成為 “行家里手”,獲得30張綠牌嘉獎,贏得水電“鐵軍”的美譽,對企業(yè)進入市政高架和城市軌道交通市場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雖然如此,對于領頭建設深圳地鐵 項目,他仍感壓力巨大。陳雙權告訴我們,從零開始,很陌生,其中很大一個難題是盾構施工,怎樣操作復雜的設備,怎樣保證掘進精度,怎樣不發(fā)生沉降,都是一 個個巨大的問號。盾構隊從學習入手,不斷深化對工程的認識,周密配置資源,加強前期策劃和過程糾偏,隊員們身上都體現了高度的創(chuàng)新意識、學習意識和極強的 責任心,面對挑戰(zhàn),敢于亮劍,可以說他們是地鐵施工中的“特種兵”。
帶著任務去學習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水電十一局盾構隊從學習起步,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努力追求著“鳳凰涅槃”。
水電十一局軌道交通分局副分局長兼深圳地鐵項目盾構隊隊長馮宏朝是全國電力工業(yè)勞動模范,對機電設備駕輕就熟,在小浪底、山西引黃、安徽臨淮崗等工程建設 中有過不俗的業(yè)績,曾創(chuàng)造過4天安裝一臺塔吊、3天安裝一臺臂式吊、半個月在淮河上架設一座交通橋的紀錄,他表示,進入新領域,我們還是小學生,只有學 習,再學習,向別人學,在實踐中學,汲取教訓,不斷總結,找不足,找差距,保持壓力,激發(fā)活力,同時還要推陳出新,不斷提高。
盾構隊采取自學、組織培訓、外出參觀學習、聘請專家現場指導等方式,強化對盾構知識的學習,所有隊員們在高速推進施工準備工作的同時,每天不管多晚、多 忙,都要抽出兩個小時的時間學習,收集所有能找到盾構機施工資料,進入到一種如饑似渴的狀態(tài)。基于培養(yǎng)鍛造自己的隊伍的目的,盾構隊不斷給年輕人壓擔子, 要求他們沉下去,到一線抓“大魚”。
盾構隊副總工王少鵬今年33歲,不高的個子,戴副近視眼鏡,從水工專業(yè)畢業(yè)后,他參與了臨淮崗洪水控制工程、光照水電站、班多水電站、興隆水電站等工程的 建設,2013年4月份,他從山溝奔赴深圳,加入到地鐵盾構隊,已經是水電施工行家里手的他,第一次面對盾構施工,遭遇到了“兩眼一抹黑”的尷尬。王少鵬 說,別無他法,只有趕快學習,他從網上找資料看,買書讀,分析圖紙熟悉現場,白天、晚上擠時間鉆研,隨后,單位利用50天左右的時間,組織他們到南昌盾構 現場學習,跟盾構司機和維修保養(yǎng)人員交朋友、學技術,先后有40多人到南昌進行了學習。
王少鵬的語速很快,臉上洋溢著喜悅和自豪。那段時間,他學習的勁頭一點也不次于沖刺高考。每天他都要鉆進洞子,細心觀察掘進參數、推力扭矩、注漿孔位布 置、注漿配合比、注漿量,觀察領會刀盤脫困、渣土改良方面的措施辦法,并對每一個步驟、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每一項數據進行記錄整理,他說,那段時間他的心得體會 記了有整整一大本。這還不算完,為了保證學習質量,促使大家真正學進去、記得牢、能應用,每個人學習歸來,都要在會議室里,就著記事板給大家講課,談學到 的技術和心得。這帶著任務、帶著問題的學習制度,無形中給大家肩上壓了擔子,激發(fā)了學習動力。
51歲的孫永池也是一名老機電,他在盾構隊任掘進隊隊長,通過到廠家學習和勤問、勤觀察,他很快掌握了盾構原理和相關知識,能夠根據巖石情況,準確地調整 掘進速度和掘進參數,他告訴我們,掘進分兩個班,兩班倒,一個班有20多人,因為是自己的職工,大伙責任心都很強,飯在現場吃,有時候還顧不上吃飯。
劉文豪今年25歲,是盾構機操作手,他的生活軌跡基本上是兩點一線,宿舍、隧道,每天一大早下井,晚上上來時,已是滿天的星星。畢業(yè)后不長的時間,他已經 褪去了稚嫩青澀,渾身洋溢著成熟的味道,從研修的工程管理專業(yè),到現在成為操作盾構機的行家,他干的津津有味。他告訴我們,原來看到土壓就是土壓,現在根 據土壓能夠判斷出地層,就像一名武林高手,慢慢實現了人機合一,他摸索總結的盾構推進要訣是:看土壓、控推力、保姿態(tài)。
施工高峰期,盾構隊有100來號人,兩年下來,很多人都成了某一領域的專家能手,為下一步盾構施工積累了業(yè)務能力,奠定了人才基礎。
30多項施工方案
“定位高”是這支盾構隊各項工作的突出特點。
馮宏朝告訴我們,從施工策劃階段起,他們在施工方案的編制上,在質量、安全文明施工等管理制度的制定上,就堅持創(chuàng)優(yōu)目標,高于合格標準。項目駐地監(jiān)理蔡永 是一名老地鐵人,他說,這一段地質條件很有代表性,有全斷面花崗巖、上軟下硬地層、黏性土、富含水層、強風化巖層,這種復雜的地質情況,對前期的預判和措 施方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盾構隊積極行動,制定各項制度,進行前期總體策劃,每個單項施工前,他們都要編制施工方案和施工組織設計,對重難點進行分析,拿出解決辦法。他們每周都要開計劃會,把完成的任務理清,把沒完成的任務說透,分析原因,研究制定對策。
在我們手里有一份2013年10月2日的《西西區(qū)間施工方案編制、報批任務分工表》,左邊施工方案目錄一欄里登記著需專家組評審的方案、盾構施工前計劃編 制的方案、盾構施工中方案、盾構施工后方案、應急預案等30多項子目,包括了從盾構施工風險識別與評估、盾構測量、盾構穿越特殊地層,到換刀、管片修補、 盾構機出洞、盾構機解體退場等涉及盾構施工的全方位的施工方案。表格右邊清楚地記錄著完成時間和編寫責任人,從上面數第一個方案是西西區(qū)間盾構安全專項施 工方案,它的方案類別是一類,初稿和內部討論已完成,內部評審時間是2013年10月14日,專家評審時間是2013年11月9日,編寫責任人為周翔、梁 富朋、關偉。
2014年1月10日,水電十一局深圳地鐵項目首臺盾構機——“大禹一號”盾構機才進場;2月13日“大 禹一號”始發(fā),由此來看,前期策劃和施工方案編制最少提前3個月已經基本完成。
面對復雜的地質條件和敏感的地面環(huán)境,盾構隊要求所有人員提前對照圖紙熟悉地質狀況,分析施工危險源,寫出自己的施工方案和措施。同時,他們帶著儀器、工 具,徒步多次對沿線建筑物進行調查,對管線進行排查,詳細了解公共設施、纜線管溝的基礎埋深、結構情況;為落實沿線建筑物的產權和歸屬單位,掌握其建設年 代、基礎情況,盾構隊逐戶進行第三方入戶調查,并拍照記錄,在此基礎上,形成一幅詳盡的建筑物分布圖,為盾構施工安全提供了保障。
項目業(yè)主代表宋天田始終對水電十一局贊譽有加,他表示,這個標段總體進度一直在全線名列前茅,很多都是提前圓滿完成了任務,我感覺水電十一局比較務實,雖 然這支隊伍以前沒有參與過地鐵項目的建設,但是他們很勤奮,很虛心,什么事都考慮到前面,認真地學習地鐵施工的經驗,提前編制了詳盡的施工計劃和方案,這 為盾構施工的順利推進奠定了基礎。
高標準鑄就高品質
技術、質量兩翼齊飛
狹路相逢勇者勝,勇者相逢智者勝
馮宏朝一直有一個觀點,他認為,我們不能事事依靠別人,特別是對于新進入的領域,一定要自己掌握核心技術,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這樣才不至于受制于人。
他們施工中的具體做法是比規(guī)范要求更高,責任落實到人,自我加壓,不斷創(chuàng)新。在盾構全線,他們實現了地面“三無”,即房屋無開裂、地面無塌陷、居民無投訴;地下“三無”, 即管片無錯臺、方向無誤差、隧道無滲漏,書寫出一份堪稱完美的答卷。
幾乎零沉降的地下穿越
“大禹1號”盾構機掘進約200米后,隧道進入半斷面硬巖層段,巖石強度最高達到100Mpa以上,其表面硬度僅次于鉆石,盾構隊決定首次在常壓狀態(tài)下開 倉換刀。換刀空間十分悶熱狹小,僅有一個直徑60厘米的艙門供人員出入,里面還得搭設“平臺”,固定多個倒鏈,接通各種管線。盾構隊提前制定換刀方案,對 所有參與施工人員進行體檢,及時對進艙人員進行技術和安全交底。經過20天的緊張作業(yè),包括30把單刃滾刀、4把中心雙刃滾刀、52把齒刀和8把邊緣切刀 全部更換安裝完成。這次換刀,專家曾經預測沒有兩個月完不成。
“四棟兩層商鋪樓”本是一個描述語,但在這里卻成了圖紙上的坐標,成了一個水電十一局深圳盾構隊能否順利掘進的標志,成了智慧、精良與榮耀的象征。
“四棟兩層商鋪樓”建于上世紀九十年代,直接在地面上鋪設兩層燒結磚,基礎基本無結構,上部為水泥空心磚墻體,類似于北方農村蓋的磚房。這種情況下,盾構 掘進稍有失控,地面略有隆起或沉降都會造成嚴重的后果。而且這里隧道埋深只有6到10米,地質為上軟下硬,地面沉降不好控制;地面上車水馬龍,商鋪密集, 疏導難度極大。種種情況顯示,這是一場事關施工全局的“硬仗”。
各種技術力量迅速頂上去,施工方案和試驗結果一項項出籠。在現場放滿儀器設備的值班室里,王少鵬告訴我們,盾構隊從幾個方面進行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和嚴格的 過程控制,首先是做試驗段,3米設一個監(jiān)測點,15米設一個沉降槽,試驗參數包括土壓、總推力、刀盤扭矩、推進速度等,根據地質情況不同,調整注漿量、出 渣量,并在實際掘進中,將試驗參數和掘進參數及時進行對比,優(yōu)中選優(yōu),做到心中有數;同時進行加密地質補勘,明確哪里有巖石,巖石的厚度、強度,5米一個 勘測點,做成詳盡的地質圖。盾構隊現場施工隊隊長劉惠偉說,盾構過程中,在換刀點的選擇上也是有講究的,它必須是影響房屋質量的最小點,通常是進巖石前檢 查刀具,保證能鉆到巖石里面,進巖石后再換刀。在地面上,安排專人時刻盯緊,一旦發(fā)生意外,迅速通報采取措施。
2014年6月8日,“大禹1號”盾構機經過一個月的掘進,成功穿越“四棟兩層小樓”,監(jiān)測結果顯示,地面最大沉降量為1.4毫米,相當于13張左右A4紙的厚度,遠小于20毫米的規(guī)范允許沉降值,創(chuàng)造了不小的奇跡。
管片拼裝樹起深圳標桿
萬事開頭難。盾構一開始,就碰到了盾構空推“攔路虎”。所謂空推,就是隧道先用礦山法打通,盾構機在這一段行進沒有任何阻力,其最大的考驗就是保證盾構管 片拼裝的密實。因為正常狀態(tài)下,盾構機向前推進的時候都有一定向后的反作用力,這個力一般保持在2500千牛左右,恰好可以將剛剛拼裝的管片推緊壓實,而 空推段就沒有這反力,管片之間就存在滲漏的隱患,而且容易造成管片不穩(wěn)定,變形開裂。西西區(qū)間段左右線空推段共140米左右,他們根據計算,打破常規(guī),在 盾構機前面堆起長10米、占隧道大半個斷面的砂礫石,其后每5米再設置一堆,保證了充分的反作用力。同時,管片拼裝的時候實行同步注漿,拼裝完緊接著進行 二次注漿,消除了空推段的各種質量風險。
空推段遇上了轉彎段。
西西區(qū)間左線盾構機剛掘進就遇到了轉彎并下坡地段,轉彎半徑為300米,堪稱地鐵轉彎中最小的半徑;坡度為2.75%,接近3%的極限坡度,而且空推段也 在這一位置,控制掘進方向難上加難。他們加強測量,形成網狀精密控制,而且在洞子里用混凝土做成導臺,就像前方裝上軌道一樣,引導著盾構機精準前進。
管片拼裝質量是盾構施工最直觀的形象。在這里,管片拼裝前要經過三道“關卡”:管片進場前檢查管片質量,管片下井前檢查管片質量和密封防水材料粘貼性能, 管片拼裝前對管片質量和密封防水材料進行再次檢查,并對拼裝過程全程監(jiān)控、分解控制,其中一些工序是施工規(guī)范上沒有要求的。為了增強員工的責任心,盾構隊 還獨創(chuàng)了實名制的“簽字蓋章”制度。在隧洞里我們看到,就像書法和繪畫作品上的簽章一樣,每環(huán)管片上都有一個鮮明漂亮的“印章”,上面的內容除了注明拼裝 時間、掘進班長、施工人員、盾構司機,還包括技術人員、質檢人員等,哪個管片出現問題,就直接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要管片安的好,就要保證導線跟著設計走,而且要和盾構機的姿態(tài)匹配,為了不出任何紕漏,盾構隊自己給自己“加碼”,在通常自動測量系統(tǒng)控制的基礎上,自己設立了雙導線,一個導線一個邊來檢測中心導線的位置,層層保證,把工作做的細而又細。
項目駐地監(jiān)理蔡永告訴我們,管片拼裝有許多決定因素,通常人們做事只要不違反規(guī)范就可以了,但是我們這里,我們看到的是,拼出來的管片不僅都沒有超過規(guī)范 允許的范圍,而且從頭至尾沒有錯臺,在我20多年地鐵施工管理的職業(yè)生涯中,都是比較好的。項目業(yè)主代表杜光明的話更加直接,絲毫沒有遮掩自己譽美之詞, 他說,這個區(qū)間全斷面硬巖多,上軟下硬地層多,容易發(fā)生塌方、涌水和地面沉降;穿越沙層,容易塌方、涌水,而且沙層在水庫旁邊,搞不好會引起重大事故;正 穿年代久遠的建筑物,又是淺基礎,風險很大,就在這種困難下,水電十一局盾構隊創(chuàng)造了660米的深圳地鐵盾構月掘進紀錄,穿越4棟2層、200多米長的樓 房幾乎零沉降,這個在全國來說也是創(chuàng)紀錄的,管片拼裝質量也成為深圳地鐵隧洞施工的標桿。
盾構隊堪稱完美的表現讓現場指導的專家團隊待不住了,紛紛提出要打道回府,問其原因,“師傅們”說:你們都搞這么好了,還請我們干什么!
忠誠心寫滿英雄篇
精神、文化相映成輝
從某一方面來說,文化是行為方式,精神是思維方式,員工有什么樣的行為,取決于工作態(tài)度和環(huán)境氛圍。
在隧道生產一線,隊員們勇于擔當責任,從不推諉扯皮,默默付出、頑強奮戰(zhàn)已經成為一種自覺、自愿、自律的行為。盾構隊黨支部副書記呂建軍對這支隊伍有著深厚的感情,他毫不避諱地說,這是一個有信念、能戰(zhàn)斗、和諧溫馨的團隊。
一張“生日餐券”
貫通盾構隊整個營區(qū)樓房的橫幅上寫著“以軍隊式的紀律管理人、以學校式的教育培養(yǎng)人、以家庭式的溫暖關愛人”,“從第一個人進場抓安全、從第一道工序抓質量”等大字,每個字一米見方,展示著盾構隊的理念和文化。
盾構隊經常組織大學生座談,談感情,說生活,聊工作,為他們排憂解難。隊里還購買了乒乓球案、卡拉OK等娛樂設施,開設了洗衣房,逢年過節(jié)組織開展各種活 動。有一次,大家聽說一名家在東北的員工因為生活困難,孩子考上大學卻沒有錢交學費,大家自發(fā)行動起來,你200、他300,短短時間就湊齊了上萬元的學 費,讓那名員工感動得直流眼淚。
隊員們的生日在項目部都有登記,每到這一天,過生日的隊員都會領到一張餐券,憑這張“生日餐券”,可以在項目食堂免費吃到一葷一素兩個菜,外加兩瓶啤酒和 一碗長壽面,不喝酒的同志還可以換成可樂、雪碧等飲料。在呂建軍的宿舍里,我們看到了這張精心設計的“生日餐券”,上面寫的祝福語滿滿的是溫馨:親愛的員 工,生日快樂!謝謝您的辛勤工作!在中國電建深圳地鐵這個大家庭里,愿您快樂度過每一天,風雨中我們同舟共濟,成功時我們分享喜悅。
一群勞模的“戰(zhàn)斗”
這是一個英雄的集體。他們中間有全國電力系統(tǒng)勞模,有河南省勞模,有集團公司勞模,還有“十大工匠”、“青年崗位之星”,個個都是“拼命三郎”,有熟悉他們工作情況的領導開玩笑說:你們是一群勞模在“戰(zhàn)斗”。
馮宏朝崇尚實干,困難面前從沒服過軟。他和隊員們一起頂烈日、冒酷暑,默默奮戰(zhàn),除了參加必要的會議,他幾乎每天都泡在工地,吃飯幾分鐘解決,食堂有什么 吃什么,和職工一樣,沒有節(jié)假日,沒有星期天。2014年春節(jié)的時候,因為別的單位都放假了,他們就租了一臺裝載機和一臺汽車,自己裝運盾構設備,僅僅大 年初一放了一天假。
機電隊隊長吳春喜是個就知道干活的人,在洞子里他沒有閑著的時候,拼裝管片、保養(yǎng)設備、故障維修、泥漿清理、電瓶車指揮,他樣樣干、樣樣精通。
測量隊隊長李雁沼和他的隊員們,背著測量儀器地上地下、左線右線來回奔波,盾構機頂部空間狹小,他們匍匐前行,地面沉降觀測,他們烈日下揮汗布控。
工人師傅陳志強擁有八門電焊證書,焊活干得又快又漂亮,反力架、始發(fā)基座、門機梁、軌枕、支架等,施工中用的他都能按期交活。
還有電工徐紅偉、安全科長梁富朋、辦公室“女漢子”王靜等等,風風火火,認真仔細,用他們勤勞的雙手彈奏著青春的激情篇章。
2014年12月2日,西西盾構區(qū)間左線提前40天順利貫通;2015年3月30日,西西盾構區(qū)間右線順利貫通,這里成了從業(yè)主到深圳地鐵各參建單位關注 和參觀的焦點。與此同時,深云車輛段土石方挖運提前半年完成,開挖量約432萬方,車輛段大蓋清水混凝土施工贏得贊譽;西麗湖站、西麗站主體結構提前封 頂。
5月份,正值當地的“龍舟雨”時節(jié),豆大的雨點說來就來,說走就走,深圳在悶熱中,帶著絲絲的涼意。
站在7號線的起始站——西麗湖站的平臺上,上海市政一位金姓項目經理的話猶在我們耳畔:“有你們這樣的隊伍,還有什么工程干不了!”
環(huán)顧四周的高樓大廈,我們不僅為企業(yè)的發(fā)展感到振奮,心里洋溢著無限的豪情。水電十一局從水電到高鐵,從高鐵到城市高架,從城市高架到軌道交通,一步一個 腳印,一步一個跨越,在“大土木”廣闊的市場里,不斷開辟出新的空間,唱響著非水電品牌;在轉型升級的征程上,劈波斬浪,昂首闊步,奮勇向前。
中國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yè)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yè)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阜外大街22號外經貿大廈6層東區(qū)郵編:100037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國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