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點五十分,水電十一局第六分局青海羊曲水電站項目生活營地總會準時地奏響工地交響曲——廣播聲、說話聲、腳步聲、車輛啟動聲......各種聲音交織在一起,撕裂了天空中最后一抹黑暗,拉開了羊曲水電站建設工地新的一天。
然而,就在大半年前,這里還是一片沉寂……
山重水復,柳暗花明
2012年8月7日,水電十一局六分局中標青海羊曲水電站混凝土拌和、砂石加工系統建筑安裝與運行管理工程。
砂石混凝土系統位于壩址右岸下游野狐峽料場東側的緩坡平臺,場地布置高程2623米~2635米之間,毛料處理能力為680噸/小時,混凝土成品粗骨料的設計生產能力為364噸/小時,混凝土成品砂的設計生產能力為186噸/小時。根據野狐峽料場砂礫石級配情況,系統工藝只設中、細碎環節,采用立軸沖擊破及棒磨機制砂,并調整級配和細度模數,濕法篩分清洗天然砂料,總占地面積約15.6萬平方米。
整個系統投資約1.76億元,是水電十一局六分局近年來中標較大的砂石拌和專業項目之一。帶著欣喜的心情,參戰職工從其他各項目陸續奔赴青海羊曲水電站建設工地。
然而,職工們到了工地準備卷起袖子大干一場的時候,卻被告知業主的征地問題沒有順利解決,系統建設用地沒有協調到位,工程暫時不能開工。看著已經到場的部分“鋼筋鐵骨”整齊地排列在工地,那一刻職工們的心里都有說不出的苦楚。
“我們要主動出擊,不能坐以待斃。”面對這樣的局面,項目領導已經無心等待了。他們每天與業主、監理溝通、協商,希望盡快開始系統建設,以減輕工期壓力和窩工所帶來的成本壓力。
根據當時的情形,業主方面最終研究決定,在大壩下游左岸導流洞明渠出口段1公里處,先期建設一個臨時混凝土拌和系統。
憋屈多日的職工們心頭的陰霾終于散去。對于大家來說,雖然是一個臨時拌和系統,但終可以大顯身手了……
此時,已是當年的11月份了。在建設左岸臨時拌和系統中,新的困難出現。
天氣寒冷、交通不便、材料運輸困難等不利因素,像一座座大山阻撓到全體職工的面前。項目部召開動員大會,根據項目實際情況,統一思想,力排萬難,搶趕進度。
羊曲左岸臨時拌和系統海拔2700米,這里空氣稀薄,天氣高寒,紫外線輻射強。白天,職工們被曬得臉脫下一層一層的皮;晚上,整個人蜷縮在被窩里還是冷得直打哆嗦。項目部成立“青年突擊隊”,黨員帶動團員,團員帶動群眾,不畏嚴寒,不怕吃苦,砥礪前行,把各項工作往前推進。
高原腹地,道路崎嶇,坡度陡峭,大型運輸車輛望而卻步,阻礙總是來的很突然。
越過,怎么越?不越?可能面臨工期滯后,甚至再次停工危機。
“道路再難行,也要想盡一切辦法把設備運到山頂,我們等不起!”項目領導堅決拍板決定。
大伙兒連夜奮戰,針對坡度較陡峭路段進行修整,并對相對較小設備倒運到小車上運輸,經過一系列的緊張施工,最終保證了物資設備運輸到指定位置。
2013年1月30日,左岸臨時混凝土拌和系統單機調試完成。項目部在當地天氣最寒冷的時間段里,用了不到三個月的時間保證了左岸臨時拌和系統成功投產,贏得了進軍青海羊曲水電站建設工地第一仗。
多管齊下,彰顯本色
右岸混凝土拌和、砂石加工系統建筑安裝及管理運行工程才是水電十一局六分局在青海羊曲水電站真正的主體工程。
2013年9月 20 日,右岸砂石系統主體工程“戰役”正式打響。
正式開工后,項目部圍繞著把羊曲水電站混凝土拌和、砂石加工系統建筑安裝與運行管理工程打造成精品工程、樣板工程這一總體目標,確定了“左岸保生產,右岸搶進度”的施工方針,成立了“樣板工程”領導小組,制訂了“樣板工程”工作計劃,吸收國內外砂石混凝土拌和系統工程建設先進經驗,制定出土石方開挖、模板搭設、混凝土澆筑等樣板工程的細化、量化的工作目標及可靠的施工質量控制流程。從機構設置、人員素質、管理體系、技術保障、過程控制、資源保障、獎罰制度入手,進行組織準備、技術準備、資源準備等,制定了四大方面23項保障措施。
為保證工程進度,項目部一面嚴控混凝土質量標準,堅持高標準、嚴要求、高質量施工理念,確保質量管理常抓不懈,保證滿足工程需求,一面組織召開各項專題研究會,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多項保障措施,并調兵遣將加大攻堅力量。在系統基礎土石方開挖、大型基礎混凝土澆筑、大型設備吊裝等施工作業前,項目部對管理人員、作業人員進行輪訓,不容有半點馬虎,確保質量、安全、進度一把抓。與此同時,項目部還開展了群眾性技術革新活動,反復探索最符合施工現場實際情況的施工方式。
一直到2014年6月前,右岸砂石系統工程有序推進。
但是進入6月中旬后,隨著部分協作隊伍因特殊原因退場,現場作業人員一時難以滿足施工需要,整個系統安裝步驟被打亂了。
項目一度處于被動狀態。
而那時,業主的質疑聲也隨之響起。
“我們代表的是水電十一局,我們不能讓水電十一局的牌子在這里蒙羞!”水電十一局六分局分局長劉中峽在緊要時刻趕到項目,對全體參戰職工斬釘截鐵地說。
隨后,劉中峽從六分局其他項目抽調人員支援。新的力量陸續進場,給予羊曲項目極大支持。
一場扭轉時局的攻堅戰響徹在黃河上游的野狐峽。
時間緊、任務重。為了搶工期,職工們日夜連班,不畏艱辛,真正是做到了爭分奪秒的地步。
有時候施工現場的職工無法按時吃飯。
“不能讓咱們職工餓著肚子干活。” 為此,后勤人員每次吃飯前十五分鐘與施工現場各中隊長聯系,統計不能回食堂吃飯的人數,將飯菜送到工地,讓所有職工都能吃上熱乎乎的飯菜。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左岸優質混凝土的服務下,右岸工程創造著新歷程:
2014年8月4日, 1號混凝土拌和系統單機調試工作完成;
2014年9月15日,混凝土拌和、砂石加工系統實現單線運行;
2014年11月2日,混凝土拌和、砂石加工系統實現全線運行;
2014年12月9日,羊曲混凝土生產量突破22萬方……
當右岸砂石系統主體工程真正發揮了羊曲水電站“糧倉”作用并完全保證了一切正常施工需求時,業主起初的質疑終于變成了滿意的微笑和滿懷的信賴!
緣聚高原,譜寫真情
“干好一項工程,贏得一方市場,樹起一面旗幟”,這是項目部對全體職工提出的要求。在施工過程中,項目部以施工促經營,以質量創信譽,以現場樹形像,努力開拓區域市場,積極擴大了企業在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建設分公司的影響,贏得了業主單位的充分肯定。
業績的背后,總是少不了職工的“舍小愛、全大愛”的心酸故事。
在羊曲項目有一個“數字傳說”。54歲的黃建濱師傅感慨自己“干了一輩子水電工程了,真的能回家了,卻又不想回家了”。他已經習慣了在羊曲工地的日子,閑不住了,覺著自己還有使不完的勁。“我感覺自己才18呢。”他和同事們開玩笑地說。而57歲的任鴻翔師傅和混凝土外加劑打了一輩子交道,退休了還老希望在羊曲工地繼續發揮余熱。“項目安排任何任務,我保證完成。”任師傅對工作總抱有一份使不完的熱情。 60歲的皮帶機工郭仁輝師傅一說到自己將要離開工地了,郭師傅心里很不是滋味。30多年的從業經歷,已經把他和那根厚厚的皮帶“綁”在了一起。“項目施工現在很緊,我雖然年紀到站了,但我的精力還很足,我還是能夠做一些事情的。”54、57、60這是一組普通的數字,卻譜寫出了他們一生的水電事業和對水電的那份情懷。
焦紅武是中途從其他項目調過來當項目經理的。那時羊曲水電站右岸砂石系統建設正處于艱難時期,分局的一聲召喚他二話沒說就趕來扛起了這負重擔。為了順利實現業主單位規定的節點目標,焦紅武每天總是最早起床,查看施工現場,發現問題當場解決;召開生產協調會;參加業主監理協調會;布置生產任務;督促生產進度……。職工們說,那么滿負荷的工作,也只有焦經理受得了。自進了羊曲工地,焦紅武只出過一次野狐峽,原本還算比較白的他,臉上已沒有昔日的“光彩” 了。
“小孫,把你的大衣給穿上,干活也得注意身子,小心著涼”。“不冷,師傅,我剛才熱了一身汗,脫了干活更麻利。”一個面帶顯著 “高原紅”特征的小伙子笑著答道。他叫孫亞格,來到項目僅三天,就從“白面書生”曬成青海高原特有的“高原紅”,卻從來沒有聽到孫亞格抱怨過。
水電中隊隊長白洪聯,憑借三十多年的水電安裝經驗,為保障系統建設電力供應,整天帶著隊員南來北往地穿行在各車間之間,白天連續奔波10小時都是常事。就這,還常常在深夜熟睡中被調往現場處理“疑難雜癥”,但白師傅從不叫苦叫累。
田振偉、高攀是安陽工學院的2012屆畢業生,一個來自河南周口,一個來自河南滎陽。他們在象牙塔下相識、相知、相戀,畢業后他們毅然決然地攜手步入水電行業,共同踏進高原,扎根于大山深處,堅守著一份清貧與寂寞,用平凡的工作詮釋青春的價值。
入夜時分,野狐峽嶺的燈光十分璀璨。燈光下,是一個個被拉得很長很長的忙碌的身影,在黃河岸邊搖曳著……
中國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外大街22號外經貿大廈6層東區郵編:100037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國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