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 磅Normal0 薊汕高速,以蜿蜒遒勁的姿態在海河之濱似勁風襲來,打通了天津市路網交通的主動脈,搭建起“中心城區環繞高速”的主體框架。2016年2月,中鐵六局北京鐵建公司承建的薊汕高速公路工程一舉拿下兩座天津市建筑工程結構海河杯,讓項目經理梁永林不由得想起2014年冬寒料峭,他接過這一紙“軍令狀”時的滾燙和沉重。
跟軟土質打一場硬仗
天津地區由濱海沖積而成,多為淤泥質軟土,下穿北環鐵路框架橋原址是大大小小的魚塘,“預制橋體的工作坑是一個大魚塘,讓魚塘里長出地道橋來,還得托穩北環鐵路”,梁永林說道,“軟土質就像是橡皮泥,下再大的力氣,它由著性子走。”
難題還不僅于此,既有北環鐵路行車密集,下穿北環鐵路地道橋頂板距北環鐵路鋼軌底面最低點僅為0.8米,地道橋是否能安然入位且穩扎不動,是必須攻克的難關。加固是唯一的辦法,路基防護樁、支撐樁、抗移樁、基坑支護樁,一根根的支護牢固插入土壤,搭建起穩固的人工地基。線路加固嚴密跟進,確保北環鐵路運營安全不受絲毫影響。由于地下水位較高,沿工作坑四周在支護樁外側設置止水帷幕,形成了全封閉止水,確保既有線“滴水不沾”。監控量測全速跟進,每一道工序到要進行三次復審,才能過關。梁永林常常和總工范佳斌背著儀器去復測,“雙腳站在淤泥里,眼睛只顧盯著儀器,測完一看,老梁已經陷到了膝蓋,一人兩腿泥,心里卻踏實。”范佳斌笑著說。
頂進順利完成,沉井施工依舊艱難,軟土質“耍滑頭”,卻要保證龐大降水井平穩下沉,這是對技術能力和施工經驗的雙重考驗。承壓水等地下不明情況會造成涌土或突沉,在科學把控降水深度的基礎上,沉井下挖過程中嚴格控制深度,保證底層土體呈“淺鍋底”形狀,刃角下循環取土,保證均勻挖土,平穩下沉。
11月25日,橋體頂進就位,這一場與軟土質的對決,梁永林和他的兄弟們贏得了勝利。
31875平方米“美容套餐”
做好了堅實的地基,新的挑戰又接踵而至。上層鋪裝層混凝土開裂是大面積混凝土找平的噩夢。下穿北環鐵路框架橋U型槽路面總面積31875平方米,由于水泥漿體的物理收縮,路面會呈現出裂紋。大面積路面找平無疑提高了抗裂難度,為了對抗開裂,項目部采用分塊施工法進行路面施工,路面被均分割為70平方米的小塊,密集放點,嚴格監控,可是整體開裂的難題還是無法攻克。擔子全部落在了實驗室主管霍國林的身上。
“現在的收縮變形解決不了,以后橋面荷載出現的疲勞變形更解決不了,質量是急不來的。”話是這么說,可梁永林看著停滯的施工進度,急得吃不下,睡不著。范佳斌在實驗室、設計院、研究所三頭馬不停蹄,“我一天接老梁7、8個催命的電話,大家都湊在實驗室等結果,霍國林急的滿嘴長泡”。施工停了一天又一天,試驗失敗了一次又一次,就在大家焦頭爛額的時候,實驗成功了。
經過十余次試驗,一套全新的養護方案應運而生,它不僅能夠解決目前的鋪裝施工效果,更有效地保證了使用過程中的荷載變形。施工過程慎之又慎,五米設一個測量點,邊收邊,邊測量嚴控坍落度,混凝土配合比精益求精,并用20攝氏度的恒溫水養護,混凝土澆筑都在每天溫度最低的時候進行,14天之內必須進行養護。安質部長高天亮恨不能把自己長在工地上,一刻不敢放松施工安全。在這一套精心設計的“美容套餐”料理之下,31875平方米的路面終于“揭開了面紗”,平整光滑的“肌膚”沒有辜負大家的日夜辛苦,這一技術難題成功攻下。下穿北環鐵路框架橋U型槽斬獲天津市建筑工程2015年結構海河杯。
大跨徑張拉上演“力的對決”
中心西道分離式立交橋長約1106米,其中最長跨徑張拉長度為75米。對于大跨徑預應力張拉來說,“如何用力”是成功的關鍵。變截面受力不對稱就會造成張拉變形,損失不可預估。
設計方案和技術交底詳細地說明每一道工序,可單憑數據解決不了所有現實問題。一次性張拉,意味著一次性壓漿到位,漿體貫穿75米,一方面要保證壓漿密實度準確到位,另一方面要控制漿體無障礙順利穿過橋體,難度令人咂舌。“不能蠻干,得使巧勁兒,漿體順利通過咱就打了勝仗,所以啥都不能擋了這個通道。”梁永林一語中的,可這句話把范佳斌死死“釘”在了技術方案上。漿體進入管道不可避免地要和管內的氣體做斗爭,長距離的管道內劇集的大量氣體與漿體對抗,即使順利通過也會造成壓漿不實,給氣泡鉆了空子。范佳斌日夜泡在數據里,他辦公室的燈光映射著對面的工房,為了全力支持他的工作,妻子帶著3歲孩子和他一起住在工棚里。“就是這么近,每天跟孩子說不了一句話。每天半夜回去,看著她睡了,我就想著非得拿下這個難題,要不然白白地虧欠了她。”拼著一股子執拗,范佳斌終于拿出了方案,在每段梁頂部波紋管處都預留一個排氣口并安裝閥門,讓氣體分段排放,不但可以調節排放速度,還能夠自由開關排放路徑。方案迅速運用,力的對抗成功上演,大跨徑張拉一次成型。中心西道分離式立交橋獲得天津市2015年建筑工程結構海河杯可謂實至名歸。
如今,薊汕高速公路猶如少女初妝,俯身海河之濱,起舞于阡陌之間,她輕盈拂袖連起海河兩岸廣廈良田,她明眸流轉盤活了津門碧水藍天。梁永林和他的兄弟們將永遠銘記,他們用青春與激情感受這條大動脈的洶涌脈搏,他們用智慧和勇氣激蕩起濱海建設的蒼勁浪潮,他們記住薊汕高速閨中待嫁的美好模樣,濱海也將它們奉獻身影深深地刻在心上,此情,兩不相忘。(曹穎)
中國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外大街22號外經貿大廈6層東區郵編:100037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國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