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直在路上行走,從未停歇;我們無心觀賞路邊的風景,步履匆匆;我們充實,我們辛苦,我們快樂。
2015年4月底,水電十一局一分局接到了鄭州農業路中州大道工程的互通立交項目的進場通知,隨即拉開了農業路施工的序幕。
進場第一天掀起施工大干
農業路快速通道工程是鄭州市正在規劃建設的“井加環”快速立交路網中的“一橫”。農業路中州大道互通立交是疏導主城區交通出入環線的重要節點工程,是鄭州市快速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A1類城市樞紐型立交,向北可以直達柳林高速口,向南直通新鄭機場,向西可以進入鄭州市區,向東可以到達鄭州東站,交通位置十分重要。
該項目是一分局在鄭州市區繼北三環、隴海路之后,承建的第三個市政項目。工程范圍西起姚寨路,東至金匯東街,中間跨越金水河;中州大道方向北起鑫苑路,往南沿中州大道跨東風渠、東風路、棗莊路、林科路、農業路,止于豐產路口。工程范圍內含2條主線高架,8條互通立交匝道及2座地面橋改造,其中農業路主線高架全長780.67米,中州大道現狀高架拼寬橋,雙側共長620米。合同工期12個月。
一分局于2015年4月份進點農業路快速通道工程。開工后第一次工程例會,業主單位宣布了年底主線通車這一重要目標。得知這一個消息,項目部上下感受到了壓力。施工任務之重,施工困難之艱巨,前所未有。
在進點動員會上,一分局黨委書記李三民強調,農業路項目施工時間短、任務重,這是一項挑戰,也是一次機遇。施工任務沒有給我們去適應的時間,“開工就是大干”,大家要適應高強度、打出快節奏的三環精神,延續勇抗高壓、迅速適應的隴海精神,最短的時間內迅速掀起施工大干高潮。全分局總動員,從各個施工項目抽調精干力量組織成立項目部,并從隴海路項目選調作業隊伍支援農業路項目,實現了進場第一天完成第一根樁基,實現了開門紅。
克難攻艱進行時
由于中州大道農業路交叉口位于鄭州東區和金水區的交界,人流量和車流量大,不能封閉施工,施工干擾大。需要施工的982根樁基,有456根受到影響,施工紅線內涉及自來水、雨水、污水、軍用光纜、通信光纜、市政、交通、地面建筑、蘇荷國際、正大世紀城市廣場等十幾家單位,僅前期施工圍擋就需要和交警四個大隊、蘇荷等單位溝通協調,協調的難度擺到了大家的面前。面對壓力,項目參戰人員沒有氣餒,制定相應措施,把問題都一一整理出來,進行分類處理。項目部實行領導班子負責制,專人對接一個單位,實現各點擊破,各項溝通需要配合的事情逐個得到了解決,協調工作逐步推動。
項目部通過詳細的施工策劃,先后組建了八支橋梁施工作業隊伍,并結合樁基施工分散的特點組織了三支樁基專業隊伍。在生產安排上,項目部實行工期倒排,加強各工序的銜接,合理的利用有限的空間和時間。通過不懈努力,項目部進場首日完成首根樁機施工;成功澆筑中電建路橋總承包的第一個承臺;成功澆筑中電建路橋總承包的第一個墩身;成功澆筑農業路全線第一聯箱梁……在日常考核工作中,進度、質量、文明施工等多項工作多次名列前茅,得到了參建各方的好評。
施工中新的問題隨時出現,管線等單位雖說已經進場施工,可是實際效果差,管線改遷的速度遠遠不能滿足工程施工需要,逐漸出現了施工等施工的現象,新的問題再次制約了施工進度。問題還沒有解決,鄭州市“藍天計劃”的一紙“停工令”讓本來進度略有滯后的工期進一步陷入僵局。
接連出現的新問題讓項目部應接不暇。
積極配合鄭州市“藍天行動”,項目部加大文明施工、揚塵治理投入,增加灑水車數量,配備足額的“除霾神器”,增大防塵網覆蓋面積,樁基施工采取專項措施確保泥漿不外流。加大資源投入,增加物資、設備、人員,再次向年底通車目標沖刺。
“上合組織峰會”召開期間,由于鄭州市中州大道立交是必經之路,現場文明施工、對外形象、施工面貌成了各方的焦點。在此情況下,一分局黨政領導坐鎮指揮,項目部全體職工積極參與,在較短時間內完成了道路統一鋪設、圍擋統一規劃、綠化統一標準、對外統一形象的“五統一”任務,在“上合會”期間完成施工現場保持面貌,施工人員合理安置等后續問題,受到了鄭州市委、市建委等多方單位的好評,充分展示了公司敢打硬仗、勇打硬仗的風采,展示了公司激流勇進的精神面貌。
在參建員工的共同努力下,一分局農業路項目保證了施工進度,主線箱梁全部澆筑完成,主線橋梁瀝青施工順利完成,領先于先進場的其他標段,展現了電建“鐵軍”的風采。
2016,我們繼續,全體參戰人員的腳步正在向著下一個節點目標奮力邁進。
中國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外大街22號外經貿大廈6層東區郵編:100037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國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