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5日,水云橋成功封頂。湖南攸縣酒埠江景區是國家4A級風景區,水云橋是景區環湖旅游的咽喉部分,如果說環湖是一條金項鏈,水云橋就是項鏈的吊墜,把湖光山色,裝扮的美輪美奐。
水云橋是一座人行天橋,跨越酒仙湖,主橋為338米的雙塔單跨懸索橋,橋面為鋼混組合梁,主橋寬8.3米,該橋2016年下半年開工,預計2018年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普通懸索橋建設的工序,這座橋一個都不少,并且,施工方案與眾不同。
飄香的酒仙湖
水云橋塔柱像兩座酒樽,盛一杯湛藍的酒仙湖水,就可以舉杯對飲。傳說很久以前,酒仙鐵拐李云游四方,時值暑天,口干舌燥,正想找點水喝。忽聞一股茶香,酒仙跳出云端,來到這兒的寒婆家,寒婆急忙遞茶待客,酒仙接茶就喝,頓時暑氣全消。寒婆家靠丈夫和倆個兒子上山打柴和下河捕魚為生,為過往行人提供涼茶卻從不收費,日子過得清貧。酒仙聽后非常感動,就把自己修煉幾千年的釀酒秘方傳授給了寒婆。
此后,寒婆一邊為過往行人提供涼茶,一邊釀酒賣,由于酒醇味香,生意十分紅火。寒婆自己富了,便將釀酒秘方毫無保留地傳授給鄉鄰,一時寒婆所在的寒婆坳,戶戶釀酒,店連店,鋪連鋪,寒婆坳緊靠攸水河,于是就被稱作“酒鋪江”。后來酒鋪江的酒名越傳越遠,長沙、湘潭、衡陽和江西省的客商都來酒鋪江販酒。于是,人們在酒鋪江開設了專門的運酒碼頭。久而久之,酒鋪江又稱“酒埠江”。據悉,到了1960年,酒埠江造壩蓄水,攸河流經酒埠江時,形成一個小湖泊,湖水湛藍,酒香四溢,人們就稱其為酒仙湖了。
“在這里造橋就如釀酒,我們要讓這一湖的酒,釀的更香。”項目部的每位員工,都在釀造著自己的“女兒紅”。
精雕細琢神仙酒樽
“神仙飲酒的杯子,需要精雕細琢。”項目總工王曉峰說。在這之前,王曉峰參與建設的株洲楓溪大橋,是湘江上顏值最高的大橋。他說,以后,水云橋上將人流涌動,觀光者的眼睛是雪亮的,大橋內在美,外觀也要美,經得住游客的挑剔,這是大橋的最高標準。從這座橋的體量看,這是目前二航局建設的最小懸索橋,“小而美”的橋梁,一樣可以“高大上”,2014年交工的南京眼步行橋,就捧回了被譽為國際橋梁諾貝爾獎的亞瑟.海頓獎,湖南張家界的玻璃棧道,讓游人流連忘返。
站在水云橋主塔前,撫摸塔柱混凝土,光滑細膩,接縫平整。順著塔身往上看,棱角分明,色澤一致。這支施工隊伍,從江陰大橋開始,就一直參與大橋建設,很多師傅有了20多年的造橋經驗。指揮生產的項目副經理張宗言,今年8月就到了退休年齡,他說,這座橋是他的收官之作。
常規的混凝土泵送作業,由于首先要考慮混凝土的流動性,混凝土里的“水分”必不可少,在振搗過程中,“水分”就會分離出來,像出了一臉的汗,浮在混凝土表面?;炷量克醯踹\施工,項目部戲稱為“高吊(調)”作業,這樣,就較好的保持了混凝土的塌落度,在振搗過程中,混凝土就不會產生像出汗一樣的泌水,拆模后,外觀就沒有水線,就如人的臉沒有一道道的汗漬一樣,天生就是“高富帥”的模樣。
大橋采用當今流行的鋼混組合梁結構,鋼結構形成橋面骨架,上面鋪設混凝土橋面板,鋼結構桿件現場拼裝,整體吊裝,最大重量越30噸。對一座小橋來說,這是吊裝的最大重量。目前,盡管吊裝作業還沒有開始,王曉峰的肚子里,已經“釀造”好了詳細的方案。
零污染施工法
按照常規,我們會在主塔和錨碇旁邊,選擇一塊場地,安裝一臺攪拌站,混凝土的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但攪拌站會大煞風景,與環境格格不入,并且,即使建好攪拌站,原材料運輸也難以到達,建設攪拌站的這扇門被關閉了。
天無絕人之路,關閉一扇門,一定會開啟一扇窗。好在湖水平靜如鏡子,沒有流速,不起波瀾,船運的條件良好。除了島上混凝土用船輪渡外,項目部還制定了一系列環保措施。
大橋樁基采用旋挖鉆機施工,因為這種鉆機不需要泥漿循環,直接挖孔作業,挖出來的沙石泥土可以作為路基料,泥漿的問題解決了,現場的顏值就大大提升。
項目經理王年明說,主塔高度才40多米,分10個節段澆筑,每個節段25方左右方,混凝土量小,主塔混凝土施工不需要泵送設備,不用泵送,就就減少了混凝土的浪費,且清洗泵車和泵管也會污染環境。
“主塔混凝土施工完,現場不留痕跡。”王年明指著地上說,以前塔柱施工一遇上泵管堵管,混凝土就要浪費好幾方,現場搞的一片狼藉,就是混凝土不堵管,正常泵送前的砂漿泵送、泵送后的管道清洗,每次就要浪費混凝土不少于2立方,整個工程下來,浪費的混凝土就能建幾棟別墅。
用塔吊每次吊一方多混凝土,按照平均5分鐘一斗計算,單個塔柱施工一節,也就是兩個多小時。王年明說,項目小,就不能按照大項目的管理方式,設備要集約使用,吊鋼筋的塔吊,同樣也可以吊混凝土,不能搞一個蘿卜一個坑。
混凝土坐渡船
大橋的一個主塔和錨碇,混凝土總方量將近8000立方。在這座橋沒有通行之前,人和設備到達這里的唯一通道就是渡船。如果按照每輛輸送車裝載8立方來算,需要1千輛混凝土輸送車次,源源不斷的跨酒仙湖運到現場,這么多混凝土乘坐汽渡過湖,在二航局建橋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輪渡過湖,重點是上下船,船長的水平,至關重要。“無論設備和人員,安全生產在渡船。工作當中常指點,保證設備長運轉。職工的身體不受損,船長的工作才算抓到點……”“盧大師”是湖南酒埠江景區水云橋項目的船長,叫盧進文,60多歲,因為他嗓門大,講規矩,眼里容不下問題,人們常常把他比作電腦檢測軟件“魯大師”。
2015年夏天,湘江發大水,“盧大師”在楓溪大橋開交通船,水再大,流再急,他都能把船開的穩穩妥妥。他常說:“只要上了我的船,就是我的人,就要服從我的管理!”他不光管得嚴,還風趣幽默,常常自編自演安全順口溜,話匣子一打開,讓人忍俊不禁,在談笑間,大家就繃緊了安全這根弦。
開始,混泥土和設備的擺渡,大家都沒有經驗。輸送車司機小趙第一次開車上船,就被“盧大師”給檢測出不合格,兩人互不相讓,差點打了起來。原來,小趙開的輸送車壓到了船上劃的停車線,盧大師非要小趙糾正,小趙感到多此一舉。“就是調整,也就是3厘米,這不是脫了褲子放屁嗎!”小趙喊來了項目副經理,以為可以“打贏官司”。哪知道項目副經理說,“盧大師”就是安全法,遵照執行!
“吼住車的關鍵,是要吼得住人。”“盧大師”說。每當渡船靠岸,輸送車放混凝土的時候,“盧大師”就趁機給司機來一個集中教育,趁機給大家的思想“殺殺毒”,“盧大師”真正成了“魯大師”。如今,小趙逢人便說,上了“盧大師”的船,他就送給你一份安全保險!
除了輸送車,還有吊車、平板車需要來回汽渡。在島上錨碇施工時,一天澆筑近300立方混凝土,渡船每次可以渡3輛輸送車,需要往返十幾趟,“盧大師”的眼睛瞪了一整天,沒有合眼,每輛車卻悠哉悠哉,陶醉在來來往往的風光里。(中交二航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 王力 王曉峰)
中國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外大街22號外經貿大廈6層東區郵編:100037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國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