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 趙生智
11 月18 日,中建八局一公司獲得了由中國建筑業協會綠色施工分會頒發的“最佳BIM企業獎”。
榮譽的背后,是辛勤地付出與不懈地努力。為了將BIM 技術帶進現實世界并在實際應用中推廣,中建八局一公司進行了艱辛地探索……
2011 年伊始,中建八局一公司敏銳地意識到BIM 技術的廣闊前景和價值,著手組織研發BIM 技術。經過三年多的探索,通過BIM 技術成功實現了五大系統無縫對接,形成了專業覆蓋面廣、應用程度不斷加深的新局面,完成了BIM 技術應用“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轉變。
從無到有
“鑿空”,即對未知領域進行探險。為了讓圖紙上的平面設計立起來、動起來,成功將BIM 技術運用到整個施工中,中建八局一公司踏上了艱難的鑿空之路。
立起來。
探索初期,一公司BIM 團隊從3D 模型的創建著手。3D 模型的建模過程改變了傳統二維工程語言溝通模式,施工人員可從中辨識出擬建工程的施工重、難點部位,直觀了解工程的建筑功能、空間結構型式,而且軟件可實現模型的任意剖切及旋轉,使復雜工程節點清晰易懂。BIM 團隊使用Autodesk Revit 等軟件成功構建出土建(包括鋼筋等)、機電、工況場地的3D模型,標志著BIM 技術應用邁出了第一步——將圖紙上的平面設計“立起來”。
動起來。
成功將平面設計轉化為3D 模型后,一公司著力向4D 邁進——在3D 的基礎上,加入時間維度,并將時間進度中涉及到的工程進度、勞動力、資金等信息與三維模型內構件相關聯。這一做法,使建筑信息模型具有穿越時空的完整性和動態性,而不再是靜止、沒有動感的“ 死模型”。2012 年下半年,一公司土建專業的BIM 應用擺脫了單純的三維演示,深入到現場平面布置、模板支設、工期模擬等領域,實現了對整個工程施工進度、資源、質量的動態管理與控制。
用起來。
2013 年,從山東書城項目開始,一公司嘗試在構建土建模型的基礎上,將BIM技術引入機電、裝飾專業,推動其在全建筑專業級的應用。
安裝業務中,魯能領秀城項目部通過使用Revit 軟件的碰撞檢測功能,在地下二層檢測出機電與結構專業有效碰撞843處,機電專業內部有效碰撞2734 處。根據導出的檢測報告,項目部逐個定位排除。通過使用BIM 技術進行優化調整,項目產生了顯著效益:減少60%現場返工工作量、30%支架使用量,實現80%的孔洞預留率。
裝飾設計中,SOHO 中山廣場項目部通過使用Revit 軟件的材料統計功能對建成模型進行格柵吊頂的材料進行統計,制定了計劃,要求廠家按所需尺寸對材料定制加工并分區域編號,減少了20%現場返工工作量,節省人工費用10%,材料損耗率控制在了1%以內,總工期提前4 天。技術交底中,BIM 技術采用了類似連環畫的形式,在三維模型導出的圖片中逐一將質量控制要點標注,使交底文件色彩豐富,一目了然。同時,通過將BIM 模型上傳于云端,管理人員利用360 云平臺技術在移動設備終端獲取模型,及時對現場質量進行檢查,從而降低工程整改返修成本。
隨著實踐的不斷深入,一公司在湖州體育場項目實現了BIM 技術在同一個項目擴展到全建筑專業、覆蓋建造全生命周期的應用。
從有到優
在實踐中,人才支撐和團隊力量扮演了重要角色。
一起來。
為了在全公司范圍內推廣BIM 技術,一公司組織了多次培訓交流,促進人才裂變。
經過12 次培訓、10 余次交流總結、投資300 萬元購置設備,目前一公司BIM 技術人員已增加到439 人,其中專業工程師235 人、技術工程師136 人、商務及其他專業人才68 人。此外,公司下屬各專業分公司均建立BIM 工作室,其中,安裝、裝飾分公司深化設計室各12 人。
專業人才隊伍的建立,使BIM 技術應用體系不斷完善:一公司已頒布《中建八局第一建設有限公司BIM 建模規范》,建立了自己的族庫系統、色彩標示系統,各專業分公司也形成了自己的BIM 應用團隊和技術骨干。
跳起來。
在中建八局首屆BIM 技術應用大賽中,一公司一名25 歲的女孩王曉曉奪得了個人賽唯一的一等獎。王曉曉參加工作僅兩年時間,她說:“公司為我們學習應用BIM 技術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我先后參加了4 次BIM 培訓,這為我駕馭BIM 技術奠定了堅實基礎。自2013 年6 月至今,我參與了公司組織的8 次投標建模。實踐出真知,某種程度上說,我做圖能力得以較快提高是高標準的投標工作‘逼’出來的。”
經過3 年多的時間,一公司BIM 應用已走在了同行業前列,3 項研發成果先后獲得了2013 年度中國建筑業建筑信息模型邀請賽“最佳BIM 拓展應用獎”,第二屆中國工程建設BIM 應用大賽二等獎;在“2014 年度中國建筑業建筑信息模型邀請賽”中,一公司更是拿到了“最佳BIM 企業獎”,而且在大賽所設3 類獎項中均有項目獲獎,并以7 個獎項成為獲獎最多的單位。
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四環西路186號漢威國際廣場二區9號樓5M層西區郵編:100070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