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今時代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優秀的企業文化應該植根于、繼承并光大優秀傳統文化。南通四建正在構建一個大文化體系,建設和諧、自信、包容、尊重、希望、學習等文化,在不斷豐富和完善這個文化體系的同時,引導員工人心向善,建設“善”文化是這一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行善要有智慧
善分真善和假善。亞里士多德說:“理想的人,以施惠于人為樂,但卻會因別人施惠與他而感到羞愧。因為能表現仁慈就表示高人一等,而接受別人的恩惠,卻代表低人一等。”如果我們想得到快樂,那就不要去想感恩或忘恩,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享受到施與的快樂。如果為他人付出時還心想:他應該感激我,我應該得到回報。那根本不算是付出,那就是交換條件。因此,行善還要有智慧,不能讓受助者有所愧疚,要給他們尊重和尊嚴。我們要做“樂善”者,從幫助別人的過程中獲得個人的快樂,讓受資助者感恩戴德是對他們的一種羞辱,那是“偽善”。我們企業每年都會參與通州貧困大學生入學時的募捐。我對受資助的貧困大學生們說:“當今社會還不能人人富裕,所以我們企業有義務為社會做點事情。我們的資助,不是簡單的扶貧濟困,而是對不屈從于命運的勇敢者的認可和勉勵,這是社會的關愛,所以你們要感謝這個社會。當你們有一天有能力和實力的時候,要用你們的愛心,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把這份愛心和善意傳遞下去。”
打造“兩善”優秀企業
企業也有善惡之分,企業的善分為內部的善和外部的善兩個方面。
平衡企業內部利益,打造公平公正的企業。企業內部管理的關鍵是利益的和諧,制度設置的公正,分配體系的合理。企業和企業家的善就是要把企業搞好,公平公正地對待所有員工,把內部制度建立好,照顧到大多數員工的利益,讓員工得到實惠。現在,我們企業雖然改制了,但利益仍是大家共同所有的,而不是幾個股東的,我們的改制是兼顧到
企業均衡發展的,這就是善。我在南通四建這么多年,始終堅持并做到了這一點,這是一個企業家的職責所在,也是真善所在。2003 年,也就是企業改制兩年后,企業的產值利潤每年都在翻番,很多人以為公司改制已經完成,公司利益與他們已經沒有關系了。我們看到這個問題后,又進行了新一輪改制,把原先南通四建的分公司,如裝飾公司、華德公司、電梯公司等改成獨立法人的子公司,照顧了大部分人的利益,并且在所有的改制過程中,我們沒有買斷任何一個職工工齡,我們做每一件事的時候都把善心真正地用在職工身上,考慮到每個人的利益。隨著企業的發展壯大,公司又設立了股權流轉和股東進退出機制,到齡或工作做得不好的股權就要退出,這既照顧了老同志的利益,又讓年輕人看到,只要努力工作,就有機會進入公司的高管層。今年,公司股權領導小組正在做市場調研,準備把與公司合作多年,并給我們創造了較好效益的聯營合作單位也納入投股范圍,給他們一定的股權,增強他們的榮譽感和使命感,進一步促進公司的發展。一個企業是一個利益的共同體,做
企業應該考慮團隊的共同利益,要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不能因為股東拿多了而少給了職工,也不能因為職工拿多了而少給了股東,企業內部的關系從根本上講還是利益的和諧,如果利益不能和諧,做百年老店只能是天方夜譚。
企業的善還表現在懲惡揚善,“懲惡”本身就是善。企業應該堅決清理掉害群之馬,堅決處分那些吃里扒外的人。企業只揚善和獎勵是搞不好的,對壞人壞事不進行懲罰也是不行的。《管仲·君臣》說:“是故知善,人君也;身善,人役也。”意思是,知人善任的應是君主,事必躬親的應是臣子。一個企業的領導者,只做老好人是搞不好企業的。
管仲還說,“君身善,則不公矣”,意思是,如果國君事必躬親,做老好人,這樣就會不公平,做企業同樣也是這個道理。溫總理也講過,企業家要流淌著道德的血液。企業家的道德是什么,就是把企業搞好,只有把企業搞好了,才能談貢獻和回報。孟子說:“以善服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也。以善養人,然后能服天下,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以善養人”指以善的心、善的思想去教育人,培養人,使人們心悅誠服;“以善服人”是指運用權威的力量來強迫人為善。運用自己手中的權威來做善事,當然也是值得肯定的,但人們并不一定是心甘情愿地服從于你。最成功的做法不是讓人們懾于權威而不得不服從,而是能夠讓人們發自內心地自覺追隨。一個企業家不以善去培養人,教育人,而是事必躬親,企業是做不好的。不能什么事都“我”字當頭,什么事都首先考慮到自己的利益。企業家要心善,做的事情要對大多數人有利,要時時考慮企業的大局、整體的發展方向,這也是企業家最高的責任。
企業外部的善針對的是社會,最基本的表現是質量立企,質量興企,正確地處理企業與社會的關系。
企業自身要誠信經營,依法經營。善的表現就在于不去坑蒙拐騙,不生產假冒偽劣商品。建筑企業把工程質量做好,為人民建造舒心和放心的工程,這就是“善”。現在我們每年都在爭創魯班獎,其實這就是我們公司的“善”。
企業外部的善還表現在積極回報社會。企業發展后,要利用自身資源為社會提供方便,作貢獻,履行企業的社會責任。這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積極投身社會公益事業和慈善事業。比如在發生災難時、學生因貧困不能上學時,每年向慈善基金會做一些捐贈,這是企業在為整個社會承擔責任,使我們的社會環境更加和諧。二是在突發性事件面前,要有
眾志成城的決心和敢于擔當的勇氣。在國家、民族遭遇突發性事件時,在遭遇人力不可抵抗的外力影響下,要有“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的危機感,更要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感;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氣,更要有“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志氣。在汶川特大地震災害發生之后,在美國金融海嘯肆虐之時,企業家應該不計成本,不計得失,竭盡全力,全面參與。(作者:南通四建集團董事長 耿裕華)
中國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外大街22號外經貿大廈6層東區郵編:100037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國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