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倫理文化是以倫理文化理論為基礎,以建筑物構建活動為載體,以規范建筑行業人行為準則為根本所形成的文化。建筑倫理文化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建筑物體倫理文化與建筑人的倫理文化。建筑物體倫理文化主要是對建筑物體所形成的具有道德屬性的規范。主要是建筑物的結構物性與居者相配性規范;建筑物建筑與周邊鄰居相容性規范;建筑物內在結構合理性規范;建筑物特色與文化相融性規范;建筑物外在狀況與自然環境相和性規范等。建筑界行為倫理文化主要是對建筑人在施工過程及運行所形成的具有道德屬性的規范。主要是建筑人與建設者間的行為道德規范;建筑人與社會行為道德規范;建筑人與材料供應者間的行為道德規范;建筑人之間的行為道德規范等。
優秀的建筑倫理文化為我國建筑業發展壯大提供了強大精神力量,具體來說,我國建筑倫理文化對建筑經濟具有很好的推動作用;對建筑施工生產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對建筑業運營起到了很好的交換作用;對建筑經濟分配起到很好的調節作用;對社會發展起到了和諧作用,同時經濟運行模式決定著倫理文化內涵。由此可見,優秀的建筑倫理文化具有推動建筑經濟、建筑行業、建筑企業發展的強大作用,建筑經濟及生產營運方式的轉變決定著建筑倫理文化內涵的變革。建筑倫理文化與建筑經濟發展有著互補關系、促進關系,是一個相對的統一整體關系。
按照我國倫理文化的精神實質,結合我國傳統建筑文化之精神,我國現階段建筑倫理文化應歸納為:建筑人之間長老有序、尊師愛徒、樂于奉獻、重視誠信、社會和諧、營造精品,構建適合人居的建筑空間,體現與自然和諧統一基本特征。
建筑倫理文化建設的基本宗旨
以有利于推進建筑經濟發展為根本。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文化建設以改革創新為核心。也就是說,我們文化建設、倫理文化建設、建筑倫理文化建設均應以有利推進經濟建設為根本,建筑倫理文化建設必須為建筑經濟發展服務。
以維護社會穩定為原則。社會穩定是自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一貫方針,建筑倫理文化建設則是黨的一項重要工作,必須符合黨的方針政策。社會穩定關鍵是人與人之間的處理問題,黨中央曾提出促進社會穩定采取法律手段與道德建設兩手法,某種意義上,倫理文化是調節社會關系的重要手段,有利于社會穩定的倫理文化則對促進社會穩定起到相當大的作用,反之則造成社會動亂。為了保證我國社會的長期穩定,作為建筑行業的建筑倫理文化建設必須以維護社會穩定為原則。
以有利于建筑與自然和諧為基礎。傳統的建筑倫理文化倡導天人合一倫理文化理念,千百年來天人合一的建筑倫理文化理念,為保護建筑物與自然和諧,保護自然環境發揮了重要作用。但近年來,由于大興土木加速建設,某種程度并以犧牲自然環境為代價,亂砍樹木,亂堆垃圾,亂放氣體,使建筑物與自然環境嚴重失去平衡。氣候變暖,災害頻發,這種現象必須加以控制。因此,我們提出建筑經濟文化建設,弘揚“天人合一”的倫理文化,并把有利于建筑與自然和諧作為建筑倫理文化建設的基礎。
建筑倫理文化建設的基本定位
從我國倫理文化變革軌跡中審定。從經濟角度來說,我國的倫理文化經歷了樸素的共產主義倫理文化,遵從剝削有理倫理文化、禁欲倫理文化、縱欲倫理文化等幾個階段的變化與發展。原始性樸素的共產主義文化體現了互助性、協調性作用,但禁錮了人們思想,缺乏主觀創造性;剝削有理的倫理文化,為社會穩定在相當長時期內起到了作用,但為剝削階層、官僚階層提供了剝削依據,愚弄了百姓,最終導致社會矛盾加劇;禁欲倫理文化,為社會提供了穩定理論基礎,緩解了社會利益矛盾;縱欲倫理文化調動了人們創造性和生產積極性,促進了生產力提高,但形成貧富差距兩級分化。綜上所述,任何一種倫理文化有優點,同時又存在薄弱環節,根據我國倫理變化變革的軌跡來審定我們建筑行業的倫理文化建設,應以和諧倫理文化為主題。
從我國建筑行業特殊性中界定。建筑行業傳統的建筑倫理文化是以行會共同體框架下的師徒延續性文化,以講究輩份為主體的建筑倫理文化,這種倫理文化是在簡單性施工生產中產生,并以一把泥刀闖天下的原始性勞作方法為基礎,在建筑業實行工業化,以傳統性的倫理文化用來規范現代建筑人是不適應了,而現代建筑需要多工種配合才能創造精品,因而從我國建筑行業特殊性來看,必須建設團結互助、相互配合、利益共享的倫理文化作為基礎。
從未來建筑發展需求認定。未來建筑最大的矛盾是建筑物與自然環境的矛盾、資源供需矛盾、建筑能源與居住人之間舒適性矛盾等三個方面,我們進行建筑倫理文化建設必須本著緩解三個矛盾為突出重點,認定建筑倫理文化應以建筑物與自然和諧文化、建筑物與社會和諧文化、熱排放與舒適性和諧文化,簡稱和諧文化,也就是未來建筑發展需求應以倫理和諧文化建設為根本進行認定。
建筑倫理文化建設的基本框架
和諧倫理文化建設,是建筑倫理文化建設的基礎。要從思想上、行為上、過程上保證建筑行業中的和諧倫理文化發展,并建設起建筑物與自然環境和諧、與周邊建筑物和諧,與社會和諧,并構建建筑人之間和諧、與建設者和諧、與供應商和諧、與社會和諧的和諧文化。
利益共享倫理文化建設,是建筑倫理文化建設的根本。構建成建筑人之間團結互助式的共享性倫理文化。建立建筑成果在建人共享、建筑利益在建人共享、建筑責任在建人共享等三項共享倫理文化。在利益責任成果共享基礎上,并按其勞動效益比例實行共享比例,充分體現我國當今的按勞、按資分配的基本原則。
誠信倫理文化建設,是建筑倫理文化建設的關鍵。誠信倫理文化不僅是我國建筑行業倫理文化建設的需求,也是社會經濟倫理文化建設的需求;不僅是我國現階段經濟倫理文化建設需求,也是我國未來經濟倫理文化建設需求,同時也是我國傳統性經濟倫理建設的傳承與發展。在建筑行業,建筑倫理文化建設在誠信倫理文化建設方面,主要構建建筑行業誠信倫理文化行業,誠信倫理文化企業,誠信倫理文化項目,誠信倫理文化經濟,誠信倫理文化建筑人,打造全行業誠信倫理文化產業,形成行業誠信倫理文化氛圍。
建筑倫理文化建設的基本形式
以建立完善管理制度為載體,把建筑倫理文化融入管理之中。中國有句古話叫做“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要推進建筑倫理文化發展,必須要有制度作保證,因此,我們認為建筑倫理文化建設最基本的表現形式,要從行業管理制度、企業管理制度、項目管理制度進行保證,以制度建設促進建筑倫理文化建設,使建筑倫理文化建設融入建筑管理之中,更好地發揮建筑倫理文化作用。
以研究制定發展規劃為載體,把建筑倫理文化融入發展之中。建筑倫理文化產生于生產運營之中,建筑倫理文化內涵的變化是隨建筑經濟發展變化而變化,因而在研究制定行業、企業經濟發展規劃之中,對建筑倫理文化建設應納入發展規劃之中,以便既使發展適應建筑倫理文化需要,又使建筑倫理文化更好地為行業企業發展服務,并使建筑倫理文化發展融入行業企業發展之中,發揮建筑倫理文化服務功能作用。
以建筑文化陣地建設為載體,把建筑倫理文化融入人們生活之中。目前我國建筑行業、建筑企業以及項目部均有文化活動陣地,并舉辦一定的文化活動,在文化活動中應將建筑倫理文化作為主要內容,并將建筑倫理文化與其它文化相結合,使建筑倫理文化融入建筑人的文化生活之中,使之發揮其建筑倫理文化的潛移默化作用。
以表彰激勵活動為載體,把建筑倫理文化融入激勵之中。表彰本身是一種激勵手段,目的在手推進建筑經濟發展,構建社會和諧局面,而建筑倫理文化建設的目的與進行表彰形式同言而語,因此應把建筑倫理文化建設融入企業項目部以及優質工程、先進個人評選表彰范圍,使建筑倫理文化融入建筑行業的激勵之中,發揮建筑倫理文化的先導作用。
總之,建筑倫理文化建設形式是多樣的,要使建筑倫理文化建設得更好,要將建筑倫理文化建設融入建筑活動的各方面,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開創建筑倫理文化建設新局面,推進建筑經濟可持續發展。
建筑倫理文化建設主要舉措
加強領導,明確責任,推動建筑倫理文化建設。根據黨的十七屆六次會議精神,要切實加強和改進黨對文化工作領導,是推進文化改革的發展的根本保證。建筑倫理文化建設是文化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而加強領導是《決定》要求所在。從《決定》的要求看,加強建筑倫理文化建設領導,應從組織機構上加強,規范建筑行業主管部門以及企業項目部作為黨組織,尤其是黨組織負責人要親自過問,并擔任創建工作負責人,同時要參加制定發展規劃,參加倫理文化建設的創作與審定工作,真正體現到強化領導的作用。同時,黨組織以及各級領導要加強建筑倫理文化建設領導,并以建筑倫理文化隊伍建設,建筑倫理文化活動,建筑倫理文化建設經費等方面進行組織協調,切實保證我國建筑倫理文化建設需要。另外,建筑行業各級主管部門下指標、定任務列入管理考核范圍,更好地開創建筑倫理文化新局面。
依靠職工,集聚智慧,繁榮建筑倫理文化事業。毛澤東同志曾說過,人民才是創造歷史的真正動力,在我國建筑行業要繁榮建筑倫理文化事業出路只有依靠行業職工,要充分依靠行業職工,并采取征集職工倫理文化創作作品,征集建筑倫理文化建設計策,征集建筑倫理文化作品意見,吸納職工參加建筑倫理文化活動,發揮職工的智慧、繁榮建筑倫理文化事業。
造就精才,構建團隊,營造建筑倫理文化精品。黨的十七屆六次會義決定指出“無愧于歷史,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要求,根據“三無愧”的精神,我們要造就精才,構建團隊,營造精品。在建筑行業內造就高層次文化領軍人物和高層次文化人才隊伍,建立首席建筑倫理文化專家制度,扶持資助優秀中青年建筑倫理文化人才課題項目,抓緊培育關于開拓建筑倫理文化領域拔尖創新人才,掌握本行業傳謀專業人才,推樹優秀精品作品,使我國建筑行業擁有建筑倫理文化研究與創造的精才隊伍和建筑倫理文化精品,在建筑倫理文化引領下,推進建筑業可持續性發展。
拓展思路,勇于創新,豐富建筑倫理文化內涵。黨的十七屆六次會議提出要全面貫徹“雙百”方針,這“雙百”方針同時適用于建筑倫理文化建設。也就是建筑倫理文化建設上要拓展思想,從傳統的倫理文化中解放出來,要在傳統性建筑倫理文化基礎上勇于創新,發揮各方力量,允許百家爭鳴、百花齊放,且多種形式、多種方法,進行建筑倫理文化建設,并將建筑倫理文化與社會哲學、人文地理、自然科學有機結合,通過齊放與爭鳴,豐富我們建筑倫理文化內涵,創造積極健康、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無愧于歷史建筑文化內涵,推進建筑業可持續性發展。
綜上所述,建筑倫理文化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建筑倫理文化是隨建筑經濟發展而變化,建筑倫理文化產生于建筑經濟,同時又服務于建筑經濟建設,建筑倫理文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我們隨建筑經濟發展而變化,并在建筑經濟發展中逐步升華。
(作者:江蘇省如東縣建管局 葛家君)
中國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外大街22號外經貿大廈6層東區郵編:100037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國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