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裝配式住宅(即PC),就是墻面、地板、樓梯提前在企業按標準生產好,運到建筑工地組裝。簡單來講,就是所有進入建筑區的建筑材料都是一個個小部件,有機整合之后就是高樓建筑,也可稱為“積木型住宅”。鑒于裝配式住宅具有技術先進、質量可控、生產周期短、綠色環保等優點,美國、加拿大、日本等發達國家早已嘗鮮,應用普遍達到了60%以上,然而我國目前卻尚不足1%。上海第一個裝配式住宅項目于2006年啟動建設,2011年以來,雖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但裝配式住宅項目落地情況并不理想。
裝配式住宅產業化的瓶頸
住宅產業化市場的規模有限。由于裝配式住宅仍是一個新興產業,尚未形成規模化發展,數據顯示,目前全市PC裝配式住宅比例僅占全市所有在建和已建住宅的3%,已建或在建產業化住宅樓的PC率一般在10%-20%,國內相關建筑部品及配套產品不到2000種。由于規模小、工業化率低,相比較傳統作業,裝配式住宅成本增加是必然,但住宅產業化一旦形成規模,成本增幅就會明顯下降,并可實現材料部品的循環使用,擴大環保優勢。
相關的標準滯后。要實現住宅產業化,其前提是要實現標準化。由于上海住宅產業化市場目前尚未完善的行業標準和配套政策使一批企業在項目審批、工程驗收及成本核定等方面缺乏明確的政策規定和參考標準,造成推進受阻,效率降低,成本增加。近年來,上海已制訂了《裝配整體式混凝土住宅體系設計規程》《裝配整體式住宅混凝土構件制作、施工及質量驗收規程》等,基本涵蓋多種預制裝配式住宅體系設計、施工、構件等方面。但是目前尚未形成國家級的統一完整的標準體系,上海的相關標準也有待細化,這制約了住宅產業化的大規模發展。
產業機制有待完善。企業成本和扶持政策力度間的不平衡,以及新技術推廣所需的市場接受期,導致許多開發商和企業對是否進入裝配式住宅這一領域持觀望態度,久未打開的市場局面,使原本就依賴規模效應實現降本增效的PC裝配式住宅產業發展始終處于高成本和小市場的狀態,市場積極性不高,從而制約了上海住宅產業化的規模化、市場化發展。住宅產業化在上海已經走過十余年,從試點探索期到工作推進期,再到全面深化期,新建住宅產業化水平整體質與量都有明顯提高,新型結構體系的應用也有一定的發展。目前上海出臺了多項綱領性文件,但是住宅產業化的法律法規及相關的動力機制、激勵機制、懲罰機制都還不完善,缺乏具體細則,制度層面步伐落后,缺乏有效的推進、監管、激勵、約束等機制。
加速裝配式住宅產業化發展的建議
結合目前住宅產業化發展情況,完善住宅產業化技術標準體系和管理制度建設。具體包括:明確裝配式建筑相關具體操作細則;建立預制裝配式建筑認定制度,采用差異化鼓勵政策;對PC保障性住宅實行簡裝修,并在二次核價中予以認定;在PC住宅設計階段,推進“前期重視,后期檢查”;建立與PC建筑交叉施工特點相符合的驗收制度;解決PC建筑安全防護與現有安全監管要求的沖突;針對大面積保障房項目,出臺適合裝配式建筑特點的標準化戶型圖集;建立優良住宅部品認定制度;建立PC建筑定額標準,為PC建筑引入市場競爭機制提供指導等,逐步建立并完善上海市住宅產業化各相關環節的審批、監管和服務制度,從政策上加大對開展住宅產業化工作企業的扶持,穩妥推進住宅產業化進程,確保各類住宅建設的品質。
開辟綠色通道,扶持產業化項目。一方面,希望政府有關部門專門組建相應的PC建筑設計、施工審批的專業機構,對PC建筑的報批、報建等程序開辟綠色通道,以減少產業化項目的審批周期,提高行政審批效率。另一方面,PC技術和國內現行的建筑技術標準、規范在很多地方還不兼容,即所謂的“超限”。這種情況就使得設計、審批、驗收無標準可依,即使工業化技術的科研單位能夠提供切實可行的實驗數據證明它們可行,每一個項目還是需要通過專家論證,對工業化住宅的大規模推廣是一個障礙。應建立相關的專業咨詢機構,建議由相關技術領域內的專家組成專家咨詢委員會,針對建設過程中的一些模糊問題隨時加以明確,得以解決,并作為審批的依據。
在建設過程中,扶持PC技術發展,快速推進產業化項目建設。例如,采用PC技術的住宅,在施工過程中大幅減少外腳手架的使用,這與現行的施工安全管理規定有不相吻合的地方,應針對產業化住宅項目,采用與裝配式建造技術相匹配的安全審查制度。
加大培育住宅產業化市場規模。已經出臺的《關于本市進一步推進裝配式建筑發展若干意見》,明確政府和國有企業投資的項目優先發展裝配式建筑,鼓勵保障性住房采用裝配式方式建設,并制定了相應的目標。針對保障性住房戶型相對統一的特點,住宅產業化可以以保障性住房為突破口,加大在保障性安居工程中推進PC模式的力度,培育保障房這一固定市場,加快設計公租房、經適房等不同類型的保障性住房模塊設計圖冊,并逐步向商品房領域推廣,為住宅產業化提供廣闊市場。
重視現代技術在住宅產業化中的運用。綠色、環保、節能是住宅產業化的主要特征之一,新型材料的運用更能凸顯這些特點。因此,建議相關部門應重視新型節能環保技術在住宅產業化中的運用,實施產學研一體化,將研究成果與生產運用無縫對接,提高新型住宅建設的科技含量,體現綠色環保理念,發揮項目示范引領作用。
加大宣傳力度,發揮輿論導向作用。PC裝配式住宅在國外發展已有幾十年歷史,但在國內、在上海起步相對較晚,市場認知度不高。希望政府相關委辦能借助政府官方媒體、展會等資源優勢,加大宣傳、普及、推介力度,提高廣大市民對PC裝配式住宅的認知和認同,引導公眾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上海全面推進PC裝配式住宅發展的意義和綠色PC建設能給普通市民生活以及上海這座城市長遠發展帶來的積極變化,以為全市住宅產業的全面推廣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裝配式住宅產業化的前景
2013年7月,上海市建交委聯合5部共同出臺《關于本市進一步推進裝配式建筑發展若干意見》,全面加速推進全市裝配式建筑發展。新的“52號”文首次將土地出讓與裝配式住宅推廣緊密捆綁,明確今后3年市內裝配式住宅規模不少于全市總量20%-30%,這預示著2014年開始,上海裝配式住宅產業化將進入加速跑階段,在2013年已落實的裝配式建筑項目建筑面積101萬平方米的基礎上,還將孵化出更大的空間。裝配式住宅產業化的春天,真的來了!
作為上海PC建筑領域的先行者,上海城建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依托世界一流的PC構件制造技術,推動PC構件批量生產,產品遠銷日本、美國,并2010年先行先試,大膽投入1億元,依托自身PC住宅產業上下游投資、設計、裝配、構件制造等齊全的產業優勢,積極參與多項國家級及上海市級PC行業標準及規范制定,打造上海首個也是至今唯一一家“國家級住宅產業化基地”——上海預制裝配式建筑研發中心。中心總占地面積267.8畝,未來將建成集住宅產業化技術研發、試驗、生產、示范為一體的上海住宅產業“產、學、研”高新技術研發基地。
在此基礎上,上海城建先后形成自有PC技術體系,分別以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房為樣本,打造城建海港1號、2號、3號試驗樓和上海首個高PC率綠色PC住宅項目——浦江瑞和新城的實際建設經驗,采用預制框架現澆剪力墻結構的建筑體系,將PC化率大幅提高至50%-70%,
在PC技術上實現創新突破的同時,上海城建還積極引入國內外建筑業信息化的先進理念,采用“建筑信息模型”即BIM技術,用于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即策劃-設計-施工-運營)的管理,利用BIM技術逐步實現PC建筑建造前的虛擬建造和仿真,施工過程的4D、5D管理及建成后運營維護數據的共享。目前,經過近一年的研發實踐,集團BIM實驗室已成功實現建筑4D模擬,也即無需通過完成建筑本身,就可在電腦上實現對房屋造價,供電量、供暖通風、舒適度等的提前規劃與設計,在源頭有效提升城市建筑建造可控性與安全性。在構件制造環節,上海城建旗下的物資公司是國內最早通過日本和美國PC認證的專業PC構件工廠,目前在上海地區PC構件市場占有率超過50%。
未來,上海城建未來還將進一步整合外部優勢資源,實現可持續的合作共贏,積極開拓市內外相關市場,努力推動PC裝配式住宅建設標準完善和成套技術升級,不斷增加住宅產業化市場規模,為持續推進全國城市建筑向著綠色、安全、高品質方向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四環西路186號漢威國際廣場二區9號樓5M層西區郵編:100070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