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建成進行蓄水試驗的12個巨大的圓形二沉池,猶如春城清澈的“大眼睛”倒映著遼闊天空上的朵朵白云,黑土地上金色的陽光挾著陣陣微風吹來,吹皺一池碧水。
這樣美麗的畫卷,是記者9月3日在中鐵一局二公司承建的長春北郊污水處理廠所看到的。當日,建設現場十幾臺塔吊、上千名工人施工正酣。
據了解,該項工程建成后,對于改善伊通河水質、緩解長春市缺水的不利局面,乃至提升長春市民生活環境品質有著重要意義。而伊通河是松花江的一條重要支流。
下面,讓我們隨著這幾個關鍵詞,走進這座在建的污水廠。
關鍵詞之一:東北最大
中鐵一局二公司近幾年在東北地區承建的污水項目有四座,分別是沈陽污泥項目、沈陽西部污水項目、本溪污水項目、長春污水項目,其中沈陽污泥廠、本溪污水廠已成功投入使用。但是要論工程規模和總量,長春北郊污水廠是迄今二公司乃至中鐵一局建設的污水處理工程中最大的。
項目經理楊建軍介紹,長春市北郊污水處理廠擴建及提標改造工程計劃總投資16.2億元,其中,二公司承建的土建工程總造價4.87億元。污水處理廠現有10萬立方米/日污水深度處理能力及29萬立方米/日生化處理能力;擴建提標后每日污水深度處理能力將達到78萬噸。
“相當于為春城人民創造一條日流量近80萬立方的新河流”,二公司黨委書記張蘭生講道。
長春城投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陶運生表示,該工程為目前全國在建最大的污水處理工程,建成運營后為東北三省最大的污水處理工程,污水處理量在全國排名第9。
關鍵詞之二:標準最高
據悉,建成后的長春污水處理廠將采用改良A2O+深度處理的三級污水處理系統,污水處理排放標準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的一級A標準,這也是目前國內的污水處理排放最高標準。
為了達到該標準,污水要在廠區內經過一道道關口以“洗心革面”。項目總工程師介紹,污水經粗格柵間、污水提升泵房、細格柵間、旋流沉砂池、初次沉淀池后接入二級處理系統,進行污水生化處理,最后還要進行深度處理。
污水深度處理采用紫外線消毒技術,通過高密沉淀池和濾布濾池將固液進行分離。
據了解。處理后的污水排入伊通河能滿足工業用水需求,也可用于城市綠化和農業灌溉。這樣既可重復利用水資源,減輕對河流的污染,又可置換出大量優質的水源,可緩解長春市缺水的不利局面。
楊建軍表示,按計劃,今年12月31日長春市北郊污水廠擴建工程一級B通水將調試運行,明年6月30日一級A通水調試將運行。
關鍵詞之三:走在時間前面
長春每年十月份便進入嚴冬,嚴寒造成的凍土層可以達到兩米多深。因為冬季漫長,長春的有效施工時間僅有八個月。
漫長的冬季與緊迫的工期,促使二公司長春污水廠項目部員工成為走在時間前面的人。
2013年年底,長春的天氣異常寒冷,室外最低氣溫接近零下30度。然而,剛進場的項目部領導班子便提出了“開工即搶工”的口號。所有管理人員早上五點半就必須起床,下午六點半下班,與作業班組同步,以便有效管理和服務現場。下班后,作業班組休息了,管理人員還得處理各種資料。尤其讓員工難以適應的是凌晨三點半左右,陽光便又沖破地平線。
進入嚴冬后,作業人員放假。項目部管理人員卻有效利用這段時間,把施組、各項施工安排、保障措施,組織安排到位,為來年的大干做好準備。
為了確保這項備受吉林省關注的工程施工質量,項目部采取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管理思路。一方面,項目部選派多名技術骨干去本溪污水處理廠等項目參觀學習,現場取經。另一方面請來相關領域的專家對員工進行技術培訓,同時組織專家研討會,對施工方案進行反復驗證,確保施工方案科學合理。通過不斷的虛心學習與培訓,項目管理人員很快掌握了施工技術,為大干高潮的到來打下了堅實基礎。
2014年的施工季是整個項目完成主體施工的關鍵。3月25日,項目部便在冰雪未融的工地召開了“保安全、重質量、搶工期、大干90天”勞動競賽動員大會。
因為前期準備工作充分有效,勞動競賽開展一個多月后,項目三個系列中的一、三系列二沉池底板澆筑已全部完成。一、三系列生物池底板依據伸縮縫各分為25個板塊進行施工,在短短一個多月內兩個系列各完成10個板塊。
5月7日,項目順利對首個二沉池池壁進行了澆筑。
5月16日,項目澆筑首個生物池池壁。
6月26日,項目頂管施工完成頂進,新舊廠區輸水管道成功完成連接作業。
截止2014年9月15日,項目累計完成產值30896萬元,占合同總造價的63.4%。既有廠區擴建及提標工程建構筑物10座,目前主體結構已完成8座;新建廠區擴建工程建構筑物45座,目前主體結構已完成34座(剩余均因拆遷問題尚未開工)。
在與時間賽跑的過程中,二公司北郊污水項目將主動權牢牢掌控在了自己手中。
關鍵詞之四:攻堅克難
長春北郊污水廠龐大的施工總量和復雜的施工工藝,加上東北寒冷的氣候,使得施工困難重重。但是項目全體員工大膽創新,嚴謹細致的引進和應用新技術、新工藝,解決了一系列難題。
長春北郊污水廠靠近伊通河,所處位置正好是伊通河兩側,地質為粉質粘土和砂層,地下基坑工程和管道工程、檢查井和每個構筑物施工難度比較大,項目采用廠區環形降水方式,使用噴射混凝土+鋼筋網+錨管支護施工方案,確保了工程安全質量。
水中構筑物改良A20單體結構尺寸長120.8米×118.25米,這么的大面積和墻體,如何保證線型是施工的一個難點,項目技術人員就在施工中使用全站儀和水平紅外線儀進行多方測量復核,確保了施工精度。
輻流式二沉池屬薄壁混凝土施工,壁厚僅有40厘米,設計上采用無粘結預應力施工工藝,在滿足極限承載能力的同時避免出現集中裂縫,有效保證了施工質量。
改良生物池池壁高達8.2米,需要采用高大模板施工,對支撐體系需要進行精確檢算,不能出現一點誤差,一旦模板支持系統坍塌,一切努力就會付之東流。且外池壁截面為梯形構造,造成模板加固難度大,澆筑過程中模板容易上浮,也容易在混凝土表面出現蜂窩麻面。針對這些困難,項目部領導班子、現場技術負責人超前安排,充分考慮各種問題,與作業班組進行了詳細的研究,針對可能出現的問題逐一做好應對準備。
在長春這樣的高寒地區施工,對水工構筑件的抗凍和抗滲能力要求極高。為了滿足質量要求,項目工程技術部門經過反復研究,鉆研出了一整套防滲防凍的施工工藝,嚴格按照設計在混凝土內添加外加劑,在施工縫、伸縮縫上設置止水鋼板、橡膠止水帶,并且嚴控這些重要部位的混凝土振搗工作,從而有效達到了池體抗滲抗凍效果。
一道道施工難題被攻破,所映射的正是中鐵一局員工為了實現黑土地上的碧水藍天夢的赤子情懷。
關鍵詞之五:精細管控
長春北郊污水處理廠工程擴建及提標工程建構筑物共55座,改造工程建構筑物10座。這還不算數量眾多的各種管道。而施工時間只有一年。每一個工序安排不妥當,都可能制約項目工期。
如何在確保工期的同時,兼顧安全、質量、效益?
對此,二公司長春污水項目部在施工管理過程中,堅持策劃先行,并且強化過程控制,引入信息化,確保了精細化管理落地生根。同時,項目部以安全質量保效益,以效率提效益,以技術促效益,確保了成本可控。
項目部在進行了前期廣泛準確調研后,數易其稿,最終形成了包括項目評估、項目組織、質量目標、財務資金、項目文化建設與宣傳等17大項60余小項的項目管理策劃書。
此外,項目部采取內部研討、工序研討、方案研討的方式,把施工組織做到最佳。
為細化管理,形成內部競爭,項目劃分為4個作業工區單獨進行核算,對專業施工隊伍進行公開招標,主要物資全部集中采購、集中發放,機械設備統一調配,先簽合同后進場,有效保證了施工有序高效。
項目部對協作隊伍進行崗前培訓,定期進行安全教育,每天晚上項目都要安排一名班子成員和一名部門負責人到施工現場值班,對違規操作等不安全因素及時進行糾正,并于第二天早上通報值班情況。為了保證安全作業,項目在塔吊布置過程中,充分考慮塔吊作業半徑、高度等因素,對相鄰兩個塔吊錯開高度進行布置。現場還安排了司索信號工,對塔吊進行現場指揮,加強安全監管。開工以來,施工緊張的氣氛一直持續至今,但是現場沒有發生一起安全事故。
在施工管理中,項目部將BIM建筑信息模型引入,成為全國污水廠工程施工的首例。這一新興技術在現場材料管理、施工圖紙審核、施工進度計劃、主要資源配置等方面發揮了廣泛作用。BIM技術不但使得復雜的污水廠施工工效大大提高,還確保了施工安全質量和成本可控。
“我們的技術管理人員上工地拿著ipad就可以在現場辦公,隨時從中調閱施工管理標準和質量要求。而且可以對算量進行優化,對材料消耗進行控制,進度計劃和資源配置,比如池壁的物資材料消耗就可以通過輸入設計數據后在電腦中準確顯示。”項目總工程師講道。
而在開展作業工人的施工技術培訓時,項目也利用BIM建筑信息模型進行三維立體教學,更加直觀形象的施工培訓,使得作業工人能更迅速地掌握施工關鍵,大大提高了工效。
污水處理廠工程預留預埋種類繁多,數量巨大,在施工中稍有不慎就會造成遺漏,如若出現遺漏,只能返工處理,造成的工期壓力、成本浪費可想而知。項目實行三級檢驗制度,同時要求設備標段現場進行簽認。項目還積極應用BIM技術,采納設計院的工程BIM軟件,進行精準控制。因為措施得當,把關嚴謹,到目前為止預留預埋施工沒出現過一次遺漏現象。
此外,該項工程模板用量達12萬平方米,項目部也將BIM技術應用其中,提高了模板的周轉利用率。
項目黨支部在項目管理中發揮了重要的輔助作用,依照“立足黨建促生產,抓好生產促管理”的宗旨,通過抓好班子建設、隊伍建設、廉政建設、文化建設等,有力促進了項目各項管理工作的開展。
近日,新華社、人民日報等5家中央主要媒體聚焦中鐵一局二公司建設的長春北郊污水處理廠工程,對項目建設情況進行了集中報道。
時刻將安全質量放在心上,積極應用新技術,從細節入手加強現場管控,北郊污水項目用實際行動踐行著精細化管理理念,得到了業主和監理的肯定。同時,項目部也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人才效益和社會效益。
中國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外大街22號外經貿大廈6層東區郵編:100037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國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