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 磅Normal0 7月22日凌晨,當最后一車混凝土緩緩澆筑在沈陽迎賓路高架橋的橋面上時,現場的中鐵一局二公司沈陽迎賓路高架橋項目職工無不歡呼雀躍,這表明橋面鋪裝施工提前一周完成。高架橋下是正在運營的沈陽地鐵1號線,在“地鐵頭上”建設高架橋,據了解,屬于全國首創。
先聲奪人勇爭先
迎賓路是由沈陽機場通往市中心的一條主干道。隨著城市建設快速發展,以打造“暢通沈陽”為目標的城市快速交通建設向這條建成多年、難以滿足城市發展需要的大動脈發起了挑戰,2014年二公司憑借在沈陽市政建設中樹立的良好信譽,奪得這項聯接沈陽二、三環主城道路改造的重點工程施工任務。
進場之初,項目快速展開,會戰頻頻,先后實現第一個開工、第一個成樁、第一個承臺、第一個墩柱等六個第一。然而,項目經理王毅深知,干好工程,社會、經濟效益雙豐收才是最終目的。
經理的“成本經”
王毅說,就經營項目來講,必須要有做生意的意識,念好開源節流這本“經”。
交班會上,他要求對每天的材料消耗盤點通報。有一天,通報橋臺混凝土消耗方量時,他發現與設計方量有些偏差。會后立即帶人到工地核查,卻沒有發現問題。就意識到供貨方可能存在方量不足的問題。便派了兩名員工駐站,使虧方問題立即得到扭轉,堵住了一個大窟窿。
在橋面鋪裝時,定型的鋼筋長出近一米,每根都要裁切,積少成多,浪費不小。王毅要求物資主管聯系廠家定制鋼筋。然而鋼廠不愿為這一點數量的鋼筋供應調整設備,物資主管就住在鋼廠軟磨硬泡,終于以合理價格達成供貨協議。僅此一項,為項目節約成本六萬多元,還直接提升了橋面鋪裝的質量。
王毅的一支簽字筆,筆桿已被磨得發白,卻舍不得扔。“用了三年多,到哪個項目我都帶著,平時只換筆芯。”經理帶頭示范,所以項目上的所有人員只許換筆芯。成本意識在項目已形成了一種氛圍,小到礦泉水瓶、紙張、簽字筆,大到混凝土、鋼筋用量,只要有一點浪費,就感覺自己是個罪人……”項目書記段宏儒的一番話,透露出項目對成本控制的透徹理解。
“在王毅的意識里,本應節省到30%,最后實現了25%,也是巨大的浪費。”項目工經部副部長李會民道破了王毅的“成本經”。
向科技創新要效益
王毅更注重在開源上下功夫。每當工序轉換前,他都要召開專題會分析討論工藝工法,細化施工流程,找出最合理的施工方案。最大的開源就是向科技創新要效益。工程工藝越復雜,科技含量越高、王毅就越興奮。
迎賓路高架橋有近620米經過埋深較淺的沈陽地鐵1號線正上方,施工的樁基位于地鐵圍護結構外側僅1米,承臺距離地鐵車站頂板距離最小處只有30厘米,橋梁基礎幾乎貼身騎在地鐵結構上。地鐵1號線每天客運量大,不能受到任何影響。按照原設計方案是封閉迎賓路、大型龍門機械設備進場懸吊施工。開工前,市政府考慮到封閉道路對交通擁堵的影響,否決了封閉施工方案,要求必須保證雙向四車道的通過能力。甚至準備了這樣的處置方案,讓高架橋提前落地,避開在地鐵頭頂建橋。這不僅犧牲了迎賓路高架橋部分疏解交通的功能,也是對項目建橋能力的挑戰,更會造成項目施工數量的縮減和盈利能力的滅失。
在班子決策會上,王毅說:“我們什么樣的橋沒有修過,如果在我們手里讓高架橋提前落地,中鐵一局人丟不起這臉!”
班子統一了認識,王毅又安排相關工程技術人員和設計院、地鐵公司組成課題研究小組,先后召開7次專家論證會,經多次比選修改,最終確定采用“長大永久鋼護筒施工鉆孔樁”和“預應力承臺”施工方案。
這一方案好比是在地鐵結構上搭建一個“板凳”,板凳騎在地鐵上,大橋的橋墩建在板凳上。“長大永久鋼護筒施工鉆孔樁”就是板凳腿,這種工藝可避免對地鐵圍護結構的擾動;然而,更大的難度卻在板凳面———“預應力承臺”施工上。一個跨地鐵結構的大承臺有千余噸重,工程技術人員采用分段施做承臺、預應力混凝土張拉工藝,最大地利用了鋼護筒樁的承載力,分三段施做承臺,再通過預應力張拉,把中段挑起,消除了對地鐵結構的荷載影響。
工藝問題解決了,施工難度卻加大了許多倍。工地現場維持著雙向四車道的交通,能夠施做的現場緊之又緊;尤其是承臺要經過三次張拉,每次張拉后都要恢復路面,保障通行。為避免間隔土層傳導壓力,還要將承臺與地鐵頂板間的土層掏空,再填充泡沫塑料。最小的間隙只有30厘米,操作工人只能平臥著,利用洛陽鏟一點一點把土層掏空。經過系列復雜、高難度的工序,地鐵段施工提前安全優質完成,開創了地鐵“頭頂”施工的新紀錄。
質量信譽鑄就“通關文牒”
在施工現場,現場技術員都拿著“工序流程卡”,它是項目落實精細化管理要求,結合“首件工程驗收”制度特別制作的卡片。每根樁、每個承臺、墩柱,每道工序完成后,由現場技術員及負責人交班簽認后才能組織下道工序施工。
項目人員介紹,現澆梁模板及腳手架、鋼箱梁安裝、預應力結構等重要部位,總工都會按照精細化管理的相關要求,組織相關人員逐段驗收。“每一段的檢查,我們最多進行過8次,每一次要一個半小時。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確保安全,保證質量。”項目總工戴志興道。有了這些措施作保證,大橋102根樁基經過檢測全部為一類樁,而沉降量及位移量均小于兩毫米。
因項目的施工質量和水平一直名揚全線。從開工到現在,大型的檢查和觀摩,省市記者采訪都選在二公司標段。憑著質量和信譽,在不久前沈陽南北干線工程項目招標時,二公司從50多家競爭單位中脫穎而出,再次奪得3.56億的標的。
遼寧省副省長、沈陽市市長潘利國到項目檢查工作時對項目給予好評:中鐵一局在地鐵頂上施工在沈陽市還是頭一次,屬于全國首創。
集團公司總經理馬海民檢查迎賓路項目時說:這個項目代表著中鐵一局的施工水平。
(黃曦晨 李東洋)
中國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外大街22號外經貿大廈6層東區郵編:100037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國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