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人間天堂”美譽的杭州,連續九次榮獲“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杭州,從來沒有停止過前行的腳步。
如今的杭州,正在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和浙江省委對杭州發展的有關要求,擔當起“干在實處永無止境,走在前列要謀新篇”新使命。
如今的杭州,正在努力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要思想,打造美麗杭州,建設“兩美”浙江示范區。
如今的杭州,正在全面落實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深化改革,創新發展,為“十二五”收好官、“十三五”開好局。
進入新世紀,杭州城市化發展迅速,在構筑大都市、建設新天堂和保老城、建新城、讓城市生活更美好、讓人們生活更幸福的進程中,建筑業發揮了無法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十年來,杭州建筑業增加值占全市GDP的5~7%,稅收占全市地方稅收的10%以上,2014年被浙江省政府命名為“建筑強市”。
但是,從總體來看,由于傳統建筑業實行的是粗放型和勞動密集型生產方式,存在著建設周期較長、資源能源消耗較高及生產效率、科技含量、標準化程度偏低等問題,給杭州這座最具幸福感的品質之城帶來了一些傷痛,工地揚塵、噪音和建筑垃圾等影響環境問題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
2014年以來,杭州市市長張鴻銘先后到杭蕭鋼構“國家住宅產業化基地”和遠大住工現代建筑產業園調研,多次指示要求加快推進新型建筑工業化。他指出:新型建筑工業化具有節地、節水、節材、節能、環保等顯著優勢,是未來建筑業的發展大趨勢。要加快創新驅動、加快傳統建筑業轉型升級,實現建筑產業現代化。
今年5月13日,杭州市副市長項永丹在調研建筑業工作時指出:杭州的建筑強市,目前是強在總量上,未來更應該強在質上,要在理念、工藝、技術、信息、管理等方面都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積極推進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真正實現從建筑大市轉變為建筑強市。
杭州市建委主任丁狄剛認為,傳統建筑業存在的建筑項目組織方式落后、產業現代化程度不高、施工作業人員技能水平參差不齊、工程安全質量事故時有發生、國際競爭力不強等普遍性問題,已嚴重制約杭州建筑業的進一步發展。因此,推進新型建筑工業化已迫在眉睫。推進新型建筑工業化是落實中央綠色發展、創新發展理念和戰略的需要,是建設美麗杭州和促進杭州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是杭州市建筑業轉型升級、做大做強的需要,也是貫徹落實國務院、住房城鄉建設部要求的舉措。
強化組織保障 合力推進工作
新型建筑工業化的推進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項目決策、設計、施工等建設實施全過程;關聯建材、冶金、輕工、機械等40多個產業。起步階段,遇到市場接受度低、企業積極性不高、扶持政策缺乏、配套制度標準不完善、生產能力不足、項目落地難以及相關技術、管理、技能人才緊缺等一系列困難和問題。推動和實現杭州市新型建筑工業化,政府引導是關鍵。
今年7月,杭州市政府成立了“杭州市推進新型建筑工業化領導小組”,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長項永丹任組長,市政府副秘書長孔春浩、市建委主任丁狄剛為副組長,市建委、發改委、經信委、科委、財政(地稅)局、質監局、國土局、規劃局、住保房管局等部門及各區、縣(市)政府為成員單位,協調解決全市新型建筑工業化推進中遇到的問題,形成了全市合力推進新型建筑工業化的良好工作氛圍。
強化技術支撐 完善標準規范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要畫好新型建筑工業化這個圓,自然離不開技術標準和規范的支持。目前,杭州市建委已編制完成了《杭州市建筑工程裝配整體式混凝土結構試點工程施工與質量驗收規定》,并被浙江省住房城鄉建設廳提升為省級標準;同時,鼓勵企業加大技術研發和編制各類標準,直接和組織企業參加了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的新型建筑工業化22項技術標準和相關計價依據的編制工作,為主完成鋼結構體系計價依據編制工作;初步形成了新型建筑工業化設計、施工、構件制作、竣工驗收等標準規范體系。此外,杭州市還建立了新型建筑工業化專家委員會,負責對全市新型建筑工業化進行技術論證和指導服務。目前,新型建筑工業化專家人數達160余人。
堅持樣板引路 完善產業鏈群
杭州市建委副主任裘新谷認為,推進新型建筑工業化,要積極培育本市或引進市外先進新型建筑工業化項目開發、施工及部品構件生產龍頭企業,通過樣板引路、項目示范,促進全行業整體提升,不斷完善產業鏈群。
三墩北A-R21經濟適用房地塊是杭州市第一個預制裝配式混凝土結構住宅小區,總建筑面積超過21萬平方米,由遠大住工(杭州)公司承建。在項目現場,我們可以看到與傳統施工比較,建筑工業化的優勢突顯:現場大量的PC(預制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構件代替原有的鋼材、水泥、磚塊,濕作業少了,現場的揚塵、噪聲大為減少;工地沒有一個腳手架,干凈、整潔、美觀,且安全。目前三墩北A-R21-19項目主體吊裝達到6天1層的施工進度,基本與傳統施工持平;其PC構件幾何尺寸、平整度高的優勢在項目進入裝飾階段后會更充分地體現出來,裝飾階段工期大大低于傳統工藝施工項目??傮w施工進度大大快于傳統施工。
錢江世紀城人才專項用房位于杭州市蕭山區,總建筑面積37.4萬平方米,是目前我國最大的鋼結構保障房項目。該項目11號樓運用了杭蕭鋼構最新研發的鋼管束組合結構體系。該結構體系是以鋼管束組合結構構件作為剪力墻承受豎向和水平荷載,將鋼結構建筑工業化與混凝土建筑剪力墻結構靈活性、居住適用性的綜合優勢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具有防火、保溫、隔熱、裝修一體化的特點。
以上兩個項目只是杭州市新型建筑工業化試點工程的代表。目前,杭州市共有4個工業化生產基地和6個項目列入2014年浙江省新型建筑工業化“1010”示范工程和示范基地。東南網架裝配式鋼結構住宅國家低碳技術創新及產業示范基地、杭蕭鋼構鋼結構國家住宅產業化基地、杭州遠大住工現代建筑產業園3個建筑工業化生產基地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形成了具有200億元產值的生產能力。天和建材發展成為規模、技術一流的建材生產企業,其預拌混凝土、建筑門窗、建筑構件、地鐵管片、預應力管樁等產品都具有先進的生產工藝和穩定的產品質量,年產值超過20億元。計劃年產鋼結構構件20萬噸、裝修產品構件1000萬平方米及預制混凝土構件10萬立方米、總投資20億元的中南建筑工業化基地正在建設之中。萬科北辰之光老年公寓項目、之江誠品商品房等工業化示范項目建設順利推進。
除了示范基地和項目,杭州市還在多領域全面推廣建筑工業化。在鋼結構房建項目上,東南網架承建的云棲小鎮國際會展中心,建筑面積20150平方米,投資近2億元,從設計到竣工只用了85天,于2015年杭州·云棲大會上精彩亮相,其建造速度和質量受到浙江省省長李強的特意點贊。
在市政領域,在德勝快速路西段、秋石快速路三期、四期、人行天橋等高架橋梁、道路等市政工程項目中,廣泛推廣應用預制小箱梁或鋼箱梁等標準化、工廠化產品,實現較好的質量和管理效果。此外,在地鐵建設中,管片、預制管樁等工業化部品部件更是廣泛得到應用。
在裝飾領域,不少大型建筑裝飾企業如亞廈集團、圣大建設、武林裝飾、中天裝飾等,推行“生產工廠化、加工機械化、裝配成品化”現代裝飾技術模式,投資引進了木制品、石材制品、幕墻制品等多條先進生產線,組建了各種建筑裝飾部品部件的生產車間、工廠和加工生產基地,基本實現了建筑裝修裝飾部品部件的標準化、工廠化生產,承接了眾多五星級酒店、高檔寫字樓、精裝修公寓的裝飾工程。
經過幾年的努力,杭州市已培育形成了集開發、設計、生產、施工和監理為一體的新型建筑工業化上下游產業鏈群,涌現出杭蕭鋼構、東南網架、中南集團、遠大住工、中天建設、浙江建投、寶業集團、恒達鋼構、亞廈裝飾、浙江恒譽、天和建材、杭州市政管業、浙江國裕隧道管片制造等一批新型建筑工業化生產、施工龍頭企業。2016年預計新開工新型建筑工業化建筑面積達100萬平方米,新增產能近400億元。預計到2020年,產能將達1000億元以上,建筑單體預制裝配化率將超過30%。
以提高經濟效益、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和企業信譽為管理目標,整合管理要素,統籌兼顧、協調指揮,優化層級組織結構。加強投標策劃工作,做好第一次經營。加大圖紙深化力度,加強技術創新能力,加強二次營銷管理,注重細節,重視洽商、變更管理,提高經濟效益。
近年,現行資質管理制度的缺陷逐漸暴露,資質標準的不合理之處逐漸顯現,資質掛靠、違法分包和轉包等行為屢禁不止,擾亂了建筑市場的正常秩序。為此,各地建設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和廣大企業,交流了資質管理運行的現狀,提出資質標準修訂的相關建議。
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四環西路186號漢威國際廣場二區9號樓5M層西區郵編:100070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