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寧夏PPP工作在財政部金融司的指導支持下,緊緊圍繞落實黨的十九大和自治區十二次黨代會精神,審時度勢,轉變觀念,積極探索,把推廣運用PPP模式作為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務來抓,多措并舉,穩步推進PPP工作?,F將全年工作完成情況及2018年工作計劃匯報如下:
一、2017年主要工作完成情況
(一)完善工作機制,加快地方PPP政策落實。一是完善PPP項目工作機制。2017年,寧夏財政廳緊盯政策,緊跟步伐,提請重組了PPP工作領導小組,設立了PPP工作辦公室,專司推廣運用PPP模式各項工作,構建起了職責明確、分工協作、上下聯動、高效運轉的工作機制。牽頭草擬并提請自治區人民政府印發了《自治區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PP)的實施意見》(寧政辦[2017]96號),制定了《自治區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PP)操作管理辦法》等,為全區PPP模式的開展和實施提供了政策依據,推動我區PPP工作邁上新臺階。二是完善區級跨部門協調推進機制。多次與自治區發改等部門溝通協調,最終達成共識,建立自治區統一的PPP管理體系,實現了我區PPP管理工作“四個”同步。即:項目申報上下同步;項目審核標準同步;爭取中央支持同步;項目執行程序同步。三是督促各市、縣(區)建立健全PPP工作機制,成立由政府主導、財政牽頭、各部門參與的工作協調領導小組,并在財政部門設立專門機構,負責指導和參與PPP項目識別、論證、準備及采購等工作。
(二)規范識別論證,提高PPP項目入庫質量。根據財政部關于《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綜合信息平臺信息公開管理暫行辦法》(財金〔2017〕1號)規定,明確由專人負責,對財政綜合系統所有項目和征集到全區推介的PPP項目進行匯總,并按照領域進行分類篩選,做好項目信息統計、分析、匯總、上報、跟蹤服務等工作,強化對全區PPP項目的全程管理。同時,嚴格按照財政部《關于規范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綜合信息平臺項目庫管理的通知》(財辦金〔2017〕92號)有關要求,切實履行項目庫管理主體責任,制定工作方案,明確時間節點,集中清理已入庫項目。截至目前,寧夏共有140個項目進入財政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綜合信息平臺項目庫,投資總額2317.03億元。項目涵蓋市政工程、生態環境、交通運輸等16個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領域。并在財政內外網及時公布項目相關信息。
(三)發揮示范效應,提升PPP項目推介級次。按照PPP項目申報條件、申報程序及評審標準,向各市、縣(區)及有關部門廣范征集項目,通過公開評審及組織研究的方式選出石嘴山紅崖子黃河公路大橋工程項目、吳忠至中衛城際鐵路項目等23個前期工作完備、項目實施需求迫切、具有示范性的項目確定為自治區PPP示范項目,下達獎補資金2980萬元,有效激發了社會資本的投資熱情,促進了自治區重點工程、重點項目的落地實施。同時,組織征集寧夏銀川市地下綜合管廊及配套基礎設施PPP項目I、Ⅱ Ⅲ標段、寧夏固原市彭陽縣美麗茹河建設PPP項目等20個PPP項目,積極申請國家第四批示范項目。
(四)加大財政投入,激勵PPP項目參與力度。根據《寧夏自治區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以獎代補資金管理辦法》,設立PPP專項補助資金5000萬元,并按照“部門評、財政審、政府補”的方式,對列入自治區級的PPP示范的項目實施專項和綜合獎補,每個示范項目給予150-300萬元專項獎勵;給予每個市縣20-100萬元綜合獎勵。2017年,共下達自治區第一和第二批PPP示范項目獎補資金4730萬元。同時爭取國家第三批PPP示范項目獎補資金4400萬元,有效激發了部門及項目實施單位參與PPP項目的積極性。
(五)實施正面管理,盡力杜絕“擦邊球”項目。
按照《財政部 發展改革委 司法部 人民銀行 銀監會 證監會關于進一步規范地方政府舉債融資行為的通知》(財預〔2017〕50號)和《財政部堅決制止地方以政府購買服務違法違規融資的通知》(財預〔2017〕87號)等文件要求,會同自治區發展改革委等有關部門,從制度設計、政策引導、項目示范、宣傳推廣及能力建設等方面穩步推進PPP工作,引導市、縣(區)及區直有關部門不斷規范政府和社會資本方的合作行為,嚴禁地方政府將僅涉及工程建設且無運營內容的項目、政府購買服務等模式以PPP模式實施,變相融資舉債,防止形成隱性債務。
(六)嚴格規范評審,助推PPP項目早日落地。各級財政部門積極履行職責,嚴格按照財政部關于PPP項目“物有所值評價”“財政承受能力論證”的相關規定,對項目實施方案、物有所值評價和財政承受能力論證逐一審核和論證,確保項目依法合規。2017年以來,寧夏固原市彭陽縣美麗茹河建設、寧夏固原市原州區“四好農村路”建設等28個項目已與社會資本成功簽約,并進入執行階段。項目總投資209億元,撬動社會資本投資176億元,占總投資比例84%。
(七)PPP基金初步建立,有效拓寬投融資渠道。在2016年PPP基金工作的基礎上,按照我區與中國PPP基金公司框架協議,專題向自治區人民政府匯報同意后,設立了中政企寧夏PPP合作基金,基金規模45.02億元,中國政企合作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認購40.01億元,我區認購5.01億元,此項工作屬全國九省區之一。截止2017年10月底,已完成了《中政企(寧夏)合作基金(有限合伙)合伙協議》、《委托投資協議》及《中政企(寧夏)合作基金(有限合伙)托管協議》初步簽約,擇時將舉行正式簽約儀式。
(八)強化業務培訓,提升PPP政策理論水平。多次舉辦全區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工作推進及培訓會議,對PPP政策、項目流程、“物有所值評價”及“財政承受能力論證”等內容開展培訓,提高了各市、縣(區)及區直有關部門把握政策的能力和水平。同時,在財政廳內外網開設PPP專欄,搭建財政系統內部PPP工作微信群,及時普及、宣傳PPP新政策,交流探討PPP業務知識,確保PPP工作有序推進。
二、2018年工作計劃
(一)建立完善相關制度。主動向財政部及PPP中心匯報和溝通,落實政策精神和要求,并根據國家PPP相關政策研究制定自治區相關配套政策和制度。
(二)嚴格規范項目實施。一是嚴格按照《財政部 發展改革委 司法部 人民銀行 銀監會 證監會關于進一步規范地方政府舉債融資行為的通知》(財預〔2017〕50號)等文件規定。對“僵尸”和“偽PPP”項目進行清理整改,確保項目依法合規。二是繼續按照“六大要素”“四項機制”的要求規范推進PPP項目,擴大項目覆蓋范圍,爭取在區本級和更多市縣、更多行業領域推進PPP模式,精心打造可復制、可推廣的PPP示范項目。三是繼續做好示范項目推薦和評選工作。積極組織申報財政部PPP示范項目,爭取財政部示范項目獎補資金;組織評選自治區級PPP示范項目,并及時公布入選示范項目名單,并組織示范項目網絡推介。
(三)加大督導檢查力度。一是加強對《自治區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PP)的實施意見》(寧政辦[2017]96號)等文件落實的檢查。督促各地健全推廣PPP工作管理機制并落實兩個“強制”的要求。二是加強項目庫建設。按照《關于規范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綜合信息平臺項目庫管理的通知》(財辦金〔2017〕92號)等文件要求,進一步規范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運作,完善項目庫建設,防止PPP異化為新的融資平臺,堅決遏制隱性債務風險增量。三是加強PPP項目落地率和規范性的督查,保證PPP項目實施質量。
(四)助推基金健康運行。繼續與中國政企合作投資基金有限公司積極溝通,協調指導寧夏惠民投融資有限公司做好中政企寧夏PPP合作基金簽約工作,推動中政企寧夏PPP合作基金盡快啟動運行,促進PPP合作基金支持項目盡快“落地”實施。
(五)積極開展調研宣傳。一是會同寧夏社科院開展PPP模式推廣理念和實踐的課題研究,剖析典型案例,挖掘PPP項目潛能,分析對寧夏經濟社會發展作用,加強宣傳,擴大PPP影響。二是舉辦全區PPP工作培訓班,對PPP相關政策、操作流程、信息平臺實操等進行培訓,不斷提高市、縣(區)及區直有關部門業務水平和履職能力。三是開展多種形式的試點示范項目交流會,溝通交流PPP工作經驗,引導全區PPP工作積極穩妥、規范有序推進。四是探索我區PPP項目資產證券化研究,適時推進項目試點。五是繼續通過各類媒體進行PPP各專題的宣傳報道,加強PPP專欄網頁運維管理,營造PPP工作的良好氛圍。
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四環西路186號漢威國際廣場二區9號樓5M層西區郵編:100070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