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與專業化的歷程
上世紀80年代之前,國家正處于計劃經濟體制階段,建筑施工企業呈現高度專業化的趨勢,例如水利施工企業,其業務包括水利水電樞紐建設、水工建筑物基礎處理、水工金屬結構制作與安裝、水利水電機電設備安裝、水工大壩工程、水利堤防工程建設、河湖整治等水利水電建設項目,這一時期水利施工單位的施工任務不是通過市場競爭獲得,而是由國家行政主管部門按照企業規模、企業類別和組織結構狀況等有關情況進行分配,企業缺乏獨立的主體地位,無法通過市場對施工項目進行生產要素的配置,也無法對內部資源根據不同的項目進行配置,造成了資源配置的盲目性和巨大的浪費;國家對施工企業的考核只偏重完成的產值,使施工企業主動性缺失、市場意識淡薄,運作效率低下,內部管理混亂,工程建設質量和投資都難以控制。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體制的改變,建筑施工企業開始拓展市場,逐步向多元化發展。到本世紀初,基本都建成了多元產業業務,例如青建集團,其業務范圍涉及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總承包、房地產開發、建筑裝修裝飾、物流業務、實業投資、鋼結構工程、建筑機具租賃、設計科研、工程咨詢、物業服務等。就從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種市場機會、獲取更多利潤;從有利于充分合理地利用企業資源能力、尤其是企業品牌等無形資產可以延伸擴張到其他產業鏈條、發揮1+1+1>3優勢和從有利于分散企業因重大變化導致的經營風險、保證企業獲得穩定收益和有利于擺脫單一產品品種市場的局限性、謹防“雞蛋裝在一個籃子里”等角度看來,建筑施工企業需要進行產業轉移,以使得企業特別是我國的某些民營建筑施工企業采取多元化經營策略以降低經營風險。
但多元化的產業格局又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如一些沒有把握好技術相關、生產能力相關、市場相關、品牌相關和關系資源相關等原則的盲目、跟風型多元化的施工企業,在多元化的過程中管理和組織結構不能隨著戰略和企業所從事的事業而適時調整,使管理難度加大,管理成本增加,因對擬進入的行業不了解而導致資金利潤下降、保持品牌信譽難度加大、企業易被拖入債務陷阱,企業主營業務不突出,呈現“樣樣通,樣樣松”的特點。此外,建筑施工企業文化宗旨及市場定位相近,即使多元化,其施工項目形式趨同,經營管理手段相似,核心優勢缺乏、知名度差、市場份額少,以價格戰為主和同質化競爭局面沒有本質改變。 時至今日,部分企業開始反思,多元化和專業化應作何選擇?根據《財富》雜志的統計,在500強企業中,單項產品銷售額占企業總銷售額比重95%以上的有140家,占500強總數的28%;主導產品銷售額占總銷售額70%~95%的有194家,占38.8%;相關產品銷售額占總銷售70%的有146家,占29.2%;而無關聯多元化的企業則鳳毛麟角。這說明500強普遍立足主業,發展核心專長,深度開發全球市場。在過去的10年中,不少名列世界500強的企業因多元化戰略而一度危機重重,如克萊斯勒汽車公司、索尼美國分公司、西爾斯、惠而浦、施樂等。目前,許多500強企業進行業務重組,即縮減多元化領域,重新回歸專業化發展路徑[3]。
施工企業專業化的制約因素
新材料的開發應用能力欠缺。新材料是建筑施工企業專業化的物質基礎,較之工業發達的國家,無論是應用規模、材料品種、配套材料,還是生產設備、新材料的開發和施工技術都受到資源和政策制約;
技術裝備落后。技術裝備是施工企業專業化的支撐,長期以來我國建筑業的技術裝備和設備水平提升緩慢,仍然是一個勞動密集型、資源消耗型、粗放式經營和生產的行業;
風險意識欠缺。建筑施工企業在開發專業技術和拓展產業鏈的過程中,過于彰顯優勢而未考慮到市場的需求變化,成本高價格難以承受,盲目推向市場,可能會招致失敗;
產品或行業結構單一,未與產業形成分工、合作產生規模效應;
地方利益保護。具有專業化優勢的地方企業在屬地之外難以獲得競爭機會或競爭優勢;
多年的低利潤運轉和工程項目管理的承包制模式使企業資本、人力、技術裝備等資源難以集中統籌;
信息化建設短板。在獲得本領域技術發展趨勢、行業運作、市場客戶需求詳細情況等方面困難重重;
專業化打造未能與品牌的建立和推廣相結合;
管理體系不健全。沒有明確的發展戰略,不能根據市場的情況對經營和生產進行及時地調整,缺乏良好的運作機制、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導致企業缺乏持久的市場競爭能力;
科技創新方面投入不足。創新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要素,也是專業化建設之本,缺少投入,創新遲緩,專業化優勢很難凸顯。
企業注重專業化能力打造的原因
眾所周知,專業化經營具有相當大的優勢,具體表現在:專業化經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專業化經營將會提高經濟效益;專業化經營可以形成規模經濟效益;專業化經營有利于企業在特定的產品上或特定的目標市場上贏得競爭優勢;專業化易于樹立起響亮的品牌;專業化有利于打造核心競爭力;專業化易于經營與管理。
專業化是將有限的資源、精力集中在某一專業,有利于在該專業做精做細。這相當于拿自己最擅長的東西與別人競爭,成功的概率較大。有利于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創新。由于長期處于專業化經營,管理者可以很熟悉需要采取什么管理手段,如何進行戰略決策等。
施工企業打造專業化的著力點
世界一流的工程公司如美國的柏克德(BECHTEL)公司,其目標是永遠做全世界最優秀的工程設計、施工及管理公司。最大化經營業務集中在水壩、公路干道、隧道、工業城、國際機場、地鐵等方面,專業化優勢明顯。我國的二十冶集團公司,在行業內享有“軋機之秀”的美譽,30年來先后建成的軋鋼生產線達到了100多條,形成了企業獨有的71項國家授權專利和49項工法,近幾年又連續承建了多項國際領先的熱軋工程,從一鋼的1780熱軋到寶鋼的1880熱軋,從太鋼的2250熱軋到首鋼遷鋼的2160熱軋和1550熱軋,每一項工程都贏得了用戶的良好口碑,品牌優勢明顯。
高度重視專業化目標市場定位。根據專業化發展戰略的特點和形式,實施專業化發展戰略的建筑業企業首先要明確自己的核心業務和發展方向,也就是目標市場定位。建筑業的市場結構是由產品、地域、事業領域所組成的三維空間結構。
從產品軸(橫向鏈)向來看,產品可以不斷細分,除了傳統的建筑產品如工業建筑、民用建筑、路橋工程、水利工程外,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社會經濟的成長發展,新的建設需求不斷出現,如海洋工程、地下工程乃至宇宙空間工程,建筑產品可以不斷延伸。
從地域軸向來看,建筑企業的市場區域即地區分布,包括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建筑企業可以集中在一起,也可以跨地區、跨國界經營。
從事業領域軸(縱向鏈)向來看,建筑企業可以向設計、咨詢、投資、開發經營等智力資本密集方向發展。
大型建筑施工企業應實施專業化育龍工程。通過縱向產業鏈、橫向產業鏈和工程技術鏈的拓展,向與專業技術關聯的技術方向發展,以培育3條強龍。
|
中小企業宜實施產品對象專業化。就是按建筑產品的不同而建立專業化的建筑施工企業。由于建筑產品因用途與功能不同而帶來施工工藝上的差別, 專業化建筑施工企業可以發揮其在管理、技術和裝備上的優勢, 形成適應某種專門建筑產品的技術特長。
施工工藝專業化。細分建筑施工過程中的專業(分項)或技術,集中打造一批專門從事這項專業或技術的分公司,由于其專業性強, 需要的技術裝備先進, 實行專業化往往會形成明顯的優勢。
在現代建筑市場中,產品對象專業化和施工工藝專業化發展還表現在:由專業化分散經營向專業化規模方向發展;由固定或區域分片向區域分散連鎖化方向發展;由單純專業化的分工向專業的上下游方向發展。
大型建筑施工企業可實施構配件生產專業化。拓展前向鏈,在商品混凝土站的基礎上,實現建筑部件生產工廠化,向現代化工地提供大型的經過加工或組裝的建筑構件、配件,以便組織建筑工業化的施工和實現綠色施工。
通過兼并與收購提升專業化核心優勢。通過兼并和收購同類型企業,能夠使專業優勢企業迅速擴大經濟規模,提高市場份額,使這些競爭能力強的建筑業企業得到規模上的擴張,也能使一些建筑業企業利用其在資金、技術、人力等方面的優勢,擴大其資本運營權和資本控制權,使優良的資金獲取更高的收益率,使精湛的技術得以擴展應用,加速在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盡快地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專業化人才發展。實施專業化發展戰略,人才的培養和使用是關鍵。專業化建筑業企業不再只是土木建筑、機械安裝專業人才的施展的舞臺,而且是也應該是應用化學、數學、物理、地質、氣象、生物、國際關系、政治法律、市場營銷、金融貿易等專業人才的用武之地。高素質復合型、開拓型人才,將成為建筑業企業適應未來市場活動需要的人才發展戰略的焦點。
建立戰略聯盟。在整合企業內部資源和技術的同時,要密切關注企業外部資源,通過與其他合作伙伴的相互協作,“抱團取暖”或“借船出海”,以期在短時間內實現專業化核心競爭力的共贏。
打造企業名牌,增加企業的知名度和信譽度。實施專業化應與企業品牌建設相結合,當建筑企業的品牌成為名牌的時候可以為企業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使企業的信譽度大大提高,從而為建筑企業產品的溢價和融資貸款提供便利。同時,名牌又是社會關注的焦點,無形中為企業起到宣傳和推介作用。(邵軍義 張 笑)
中國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外大街22號外經貿大廈6層東區郵編:100037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國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