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lián) 系 人:靳明偉
聯(lián)系電話:010-68576852
文/班品木 隋業(yè)輝
日前,深圳分公司承建的三亞崖州中心漁港項目主體工程完工。從航拍照片上看,她就如同懸掛在崖州灣美麗海岸的一塊環(huán)形玉佩,微風起處,波濤拍打著護岸的扭王塊,粼粼波紋向遠海散去,訴說著2年零4個月的時間里,深圳二航人在風口浪尖琢玉的故事。
“6.19”合圍
“如果不能在臺風來臨前形成合圍,項目的損失將以數(shù)千萬元計。”項目經理李傳林介紹說。
崖州中心漁港的建設,對于我國南海漁業(yè)維權和向西中南沙漁場轉移具有重要意義,也有利于三亞及北部灣海域作業(yè)漁船防避臺風、防災減災。該項目包括防浪護岸3100米,引橋160米,引堤300米,東防波堤900米,港內防波堤220米,攔沙堤530米,變更后的合同總額7.36億元,2012年12月正式開工,施工關鍵節(jié)點是確保2013年臺風來臨之前,完成東防波堤與人工島外防波堤的合圍。
每年的8至10月,是三亞的臺風多發(fā)季節(jié),項目部原計劃2013年7月底形成合圍。
“如果臺風提前怎么辦?”為確保萬無一失,李傳林決定將合圍時間提前到6月底。此時已是4月底,留給項目部的時間已經不多,必須在2個多月時間內完成剩下的300米的東防波堤及1300米人工島外護岸施工。
為了搶趕工期,項目部大量增加人員和機械設備投入,與時間賽跑。機械轟鳴趕走了剛被夷平的養(yǎng)殖場、墳場的荒涼。項目部就被安置在原先的墳場上。
項目綜合辦主任白紅蓬告訴記者,剛進場時,項目部人員少,圍墻也沒有,一想到這墳場就非常害怕,晚上都不敢關燈睡覺。白紅蓬說,這里的“隱翅蟲”很多,體液呈強酸性,被叮咬后會感到劇烈灼痛,造成皮膚起泡及潰爛,持續(xù)數(shù)天,痊愈后會留下疤痕。前期到達項目部的員工,幾乎都被咬過。一次白紅蓬眼角也被叮咬了,紅腫得睜不開眼,非常疼痛,當?shù)厝私o她涂上民間土方“臭藥”,效果明顯,但卻“奇臭”,這位愛美的女孩,再也不敢在公眾場合露面,男朋友一連給她送了一個星期的飯。
困難沒有嚇退深圳二航人的大干熱情。施工高峰期一個月的填堤石料高達24萬方。項目部選用4家石場同時供料,并且每月初支付定金,確保石料保質保量及時供應。
據(jù)項目部副經理李瑞介紹,項目部前期配有4艘打樁船,3000噸級和1000噸級各2艘,小噸位適合淺水區(qū)作業(yè),風浪大時無法施工。淺水區(qū)作業(yè)一結束,項目部立即將2艘1000噸級打樁船換成4000噸級。打樁船每完成一根砂樁作業(yè)大約需要40分鐘,下午2時左右是涌浪最大的時候,打樁船波動很大,砂樁的樁管很容易扭曲變形。項目部將每條打樁船的4個錨中的2個錨繩加長,錨由原來的400斤增加到1.7噸。另2個錨拋到岸上,每個壓2個12噸重的扭王塊,解決了涌浪對24小時連續(xù)砂樁施工的影響。
在得到三亞海洋局允許后,項目部在引橋、引堤兩側邊線做了2個施工通道,將人工島由水上施工變?yōu)殛懮鲜┕ぁ佁钭鳂I(yè)由船拋變成陸上推填施工,避免了海況對海上作業(yè)的影響,不僅工期提前,還節(jié)約成本上千萬元。
項目部多措并舉,全體參戰(zhàn)員工苦干、實干、拼命干,加班加點,日夜趕工,不斷掀起施工生產高潮,施工產值連創(chuàng)新高,2013年6月完成產值高達9000多萬元,幾乎是原計劃產值的2倍。
2013年6月19日,該項目人工島外防波堤與東防波堤成功提前合圍,標志著該工程已由前期無防御的外海施工轉入到港灣內施工。
6月22日,強熱帶風暴“貝碧嘉”不期而至,陣風10級,最大浪高4.5米,此時正值月天文大潮,滔天的巨浪給拋石堤造成嚴重破壞,人工島外護岸約800米長度及東防波堤受到不同程度受損,但所幸堤身沒有被擊穿。由于合圍后形成的安全屏障,人工島工程實體得到了保護,20多條在港灣內避風的施工船舶安然度臺。
6月25日,業(yè)主單位通報表揚了項目部提前完成合圍并戰(zhàn)勝臺風。“現(xiàn)在回過頭看看,都覺得非常可怕,如果6月22日前沒有實現(xiàn)合圍,后果真是不堪設想。”提起“貝碧嘉”,李傳林至今仍心有余悸。
超強“海燕”
“干好這個項目,最大的挑戰(zhàn)就是臺風。”李傳林說。該項目地處臺風口,兩年來共發(fā)生14次臺風,其中12級以上強臺風5次。對項目部來說,安全度臺是最大的效益。
“這些臺風中,體會最深的就是超強臺風‘海燕’,當時就有一種世界末日的感覺。”白紅蓬說。2013年11月10日,“海燕”襲擊三亞,中心風力最大級數(shù)已經超出觀測范圍,被稱為“史上最強臺風”。
李瑞說,對于“海燕”,項目部不敢有絲毫怠慢。“海燕”來臨之前,項目部24小時不間斷密切跟蹤臺風動向,及時將信息發(fā)送到員工手機。臺風來臨前48小時,項目部果斷作出船機、設備全部撤離及人員視臺風路徑情況撤離的決定。從11月9日上午11時至11月10日凌晨3時,4條采砂船及2條交通船全部駛入安全港灣;2臺履帶吊、8臺挖掘機、4臺起重機、12輛載貨平頭車、6輛水泥攪拌車全部集中停放至項目部劃定的安全避風區(qū);完成攪拌站、龍門吊和臨時設施的加固。
在臺風來臨前4個小時,項目部集中力量,有效調配車輛,對近300人緊急撤離。白紅蓬講述了撤離當時的情景。作為辦公室主任,她被要求帶領其他女工和家屬先行撤離,并安置陸續(xù)撤離人員。一路上,黑壓壓的烏云吞噬著大地,狂風呼嘯著,飛石、鐵皮、樹枝漫天飛舞;樹上棲息的鳥兒被狂風摔打著猶如斷了線的風箏直直地砸向地面;大狼狗“來福”緊緊趴在水溝,絕望地發(fā)出低沉的哀鳴。
這時卻發(fā)生了意外情況,防波堤施工的協(xié)作隊伍負責人劉全卻拒絕撤離。這位常年在三亞從事水工勞務分包的“老三亞”,顯得對臺風脾氣十分了解。他的“自信”導致10多名農民工也不愿意撤離。
“要走,你們二航人先走。”劉全說道。
“在這干活的都是二航人,今天不走拖也要把你拖走!一個也不能落下!”李傳林有些惱火。
最終,在撤離的最后期限,劉全還是安全撤出了現(xiàn)場。
風越來越大,擔心乘坐小轎車被風吹翻。項目副經理陳延方只得坐上裝載機,到現(xiàn)場作最后巡查,確保所有人員都被撤離,當巡查到預制場時,發(fā)現(xiàn)20噸的龍門吊的鎖緊裝置出現(xiàn)了松動,如不采取措施,龍門吊隨時都有可能側翻,造成較大機損事故。在陳延方和項目安監(jiān)部部長劉彪等人冒著生命危險的努力下,鎖緊裝置得到加固,重新拉緊了防風繩,確保了龍門吊的安全。
11月10日“海燕”逼近時,三亞陣風風力甚至一度達到16級。由于防臺措施嚴密,準備充分,超強臺風“海燕”過后,項目部除部分臨建輕微受損外,主體工程基本安然無恙,人員及設備無一損傷。
雖然“海燕”給項目造成的直接損失不大,卻給員工生活帶來了困難。臺風過后第2天,項目部便陸續(xù)恢復生產,但隨后的15天內,項目部斷水斷電。用水只得靠項目部前期開挖的蓄水池提供,習慣了每天“沖涼”的員工,洗一次澡已是奢望。電是項目部自己發(fā)的,一發(fā)電大家趕緊輪流給手機、充電寶充電。臺風過后第5天,通訊得以恢復正常,白紅蓬第一時間給母親報了個平安。母親哽咽著說:“再打不通你電話,我就要報警了。”
安全度臺,為施工生產贏得了時間。2013年12月12日,項目人工島實現(xiàn)合龍,與已完工的東防波堤形成圍蔽整體,中心漁港工程由無遮掩外海施工變成了港內作業(yè)。在深圳二航人的努力下,臺風再也不像以前那樣逞兇了。
“美體”行動
該項目軟基處理,原設計方案采挖泥方式,用抓斗船、挖泥船在水下開挖40米寬,深度為1至3米不等的基槽,挖出來的瘀泥填到人工島上。這里是臺風口,瘀泥很容易四處擴散,污染海洋,破壞三亞的旅游資源。三亞是海南國際旅游島的核心部分。該方案很快被海洋局否決。項目部協(xié)助設計和業(yè)主提出采用擠密砂樁施工新工藝,得到了認可。
砂樁船采用滾裝駁船改制而成,樁管采用卷板鋼管。砂樁的主要成份是中粗海砂,資源豐富,比傳統(tǒng)的鋼筋混凝土樁要經濟環(huán)保。項目部共有砂樁55萬方,樁與樁之間1至3米不等。為確保砂樁施工時不發(fā)生少灌砂,振搗時間不足等問題,項目部在每條打樁船上安裝了視頻監(jiān)控系統(tǒng),確保了施工可追溯,保證了砂樁質量。項目部擠密砂樁施工QC小組獲武漢市優(yōu)秀質量管理小組稱號。
為控制堤岸的曲線,項目部預制件全部采用定型鋼模板。它的特點是接縫少,同時在中間橫向模板頂出弧度,確保曲線優(yōu)美,保持線型順直。2013年7月,三亞市重點項目督查室主任朱傳華到工地考察時稱贊:“控制質量,還是要看二航的!”
在項目部的預制場,記者見到了5個供展示的扭王塊。這是2014年業(yè)主領導檢查時特地要求做的,以供其他標段參觀學習。該項目共有扭王塊2.7萬個,它們的單個質量,直接影響到護岸拋石的外觀質量。扭王塊重量大,預制時容易出現(xiàn)“爛角”,即底部漏漿問題。項目部在扭王塊預制過程中,在底模板上放上5毫米厚的EVA材料板,加上鍍鋅鋼板,然后再裝上模板。EVA板有彈性,可以保證密實不漏漿。加鍍鋅板的目的是保護EVA板不被壓壞,同時保持砼表面的光滑。
外海施工,堤岸淡水養(yǎng)護難,項目部采用二次收面噴養(yǎng)護劑法,減少了砼表面開裂機率,保證了砼表面光潔無色差。海南省審計廳2014年出具的審計報告顯示,該項目總體質量評分位列9家受審單位第一名。
800多個日日夜夜,深圳二航人在這里留下太多的記憶。在經歷過搶工、臺風洗禮、業(yè)主支付不及時停工等困難后,該項目如今已經初長成。優(yōu)美的堤岸曲線,與崖州灣藍天碧水融入一體,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
中國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yè)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yè)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阜外大街22號外經貿大廈6層東區(qū)郵編:100037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國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