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古稱“江陽”,西漢時曾設為“江陽侯國”,由此得名,也系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這里有山形似蟾、松濤蒸蔚的玉蟾山,這里有吉祥獸雕,韻態萬千的龍腦橋,這里有“外袞黃金色,中懷白玉膚”的龍眼……夏日的瀘州,彌散花香果香,有如瀘州老窖的醇美,流淌著悠悠古典的韻致。
就在這個風光旖旎、文化積淀深厚的城市之畔,一群迎著朝霞升,目送太陽落,一身的汗水,滿體的塵土的建設者,在這里安營扎寨、架橋修路、鉆山鑿洞,用智慧和勇氣建設瀘州人民企盼已久的“港城大道”。
2013 年11月6日,由水電五局承建的瀘州國道321線一級公路改線工程開工建設。該工程由中國電建路橋公司以BT模式投資建設,主要包括路基、橋涵、隧道、路 面、機電和交安、綠化等工程。該工程起于云龍機場,向西前行,沿途經過瀘州市龍馬潭區的雙加鎮,瀘縣德勝鎮、福集鎮、穿越玉蟾山,止于現狀321國道,并 與321國道平交,全長25公里。公路設計時速60公里/小時,雙向4車道。項目主要由一條玉蟾山雙向隧道,剝刀田中橋、徐屋基大橋、松灘橋水庫大橋、馬 溪河大橋、瀨溪河大橋、九曲河大橋等6座橋梁,88道涵洞及路面道路工程構成。
頭頂安全“緊箍咒”高瓦斯隧道提前貫通
玉蟾山隧道工程穿越瀘州玉蟾山風景區,右側隧道長1237.5米,左側長1288米,隧道寬10.25米,高5米,隧道進口左右幅凈距32.4米,采用削竹式洞門,出口左右洞凈距8.16米,為小凈距隧道,采用端墻式洞門。
2014 年4月18日,玉蟾山隧道右側洞開工。該隧洞內四、五類圍巖超過80%,而且隧道穿越煤層及采空區,瓦斯含量高,瓦斯涌出量為4.08立方米/分鐘,相對 瓦斯涌出量為38.851立方米/噸,是一條名符其實的高瓦斯公路隧道。這種不斷涌出的極具危險性的無色無味氣體成為套在五分局瀘州項目員工頭上的“緊箍 咒”。
“說實話,這條隧道就像是懷里時時抱著一個炸藥包,我們的心里非常非常害怕,夜里經常睡不著覺。”項目經理姚峰神色凝重地說 道。這是公司承建的首條高瓦斯公路隧道,安全風險就是時時懸在項目員工頭上的一把利劍,稍有不慎,就會造成無法挽回的嚴重后果。為了確保施工安全、保證工 程進度,五分局瀘州項目部多次組織召開專題會和專家評審會,制定專項方案,采用層層監管措施以確保隧洞施工安全無虞!
在施工中,該項目嚴格按照“先探后掘,縮短進尺,超前支護,及時封閉,加強量測,加強通風、隨時檢測”的原則,采取了強有力的管理措施,不惜一切代價確保施工安全!
—— 設立嚴格的門禁系統。項目在進口、出口修建了門禁系統,嚴把入洞第一道關口。洞口碩大的電子屏實時顯示著洞內的瓦斯濃度及入洞施工人數。所有進入隧道施工 區域的人員必須登記,并將進洞工作牌懸掛在洞口指定位置,出洞后將工作牌取回。入洞人員必須身著純綿衣物,隨身攜帶的手機、打火機、帶電物品、火源物品等 均存放在警衛室內,“嚴禁將打火機等帶入洞內,違者罰款20萬元”的禁示牌佇立在入口處,時時提醒著進洞作業的施工人員。
——突出工序管理。項目購置了TGP地震探測儀和地質雷達,采用先進的設備,進行超前地質預報,并委托第三方對隧道進行超前地質預報,對不良地質按照設計圖紙及早處置,必要時組織專家現場鑒定,并制定專項處理措施。
—— 完善監控監測體系。項目委托專業監控單位專門進行瓦斯濃度監控,采用先進的瓦斯監控系統、專業瓦檢員手持瓦檢儀檢測系統和作業班組瓦斯檢測系統不間斷監 控。專業瓦檢員專門針對邊角的施工部位,每2小時進洞檢測一次,監控室24小時有人值班,發現異常情況立即發出警報,瓦斯濃度超標時堅決不準作業,并將人 員撤離隧道,項目配備專用電源和專用通風設備進行通風,瓦斯濃度檢測達標后方可恢復施工。
——加強隧道通風管理。項目在隧道洞外分別 配備了防爆風機,采用壓入式通風向洞內供風,在洞內瓦斯易積聚的工作面,設置了局部通風機。局部通風機均實行專用防爆變壓器、專用防爆開關、專用線路,為 確保絕對安全,項目又專門成立了專業通風班每天進行巡檢,每周組織管理人員對通風系統進行定期檢查。
——加大設備經費投入。針對高瓦 斯隧道的特點,項目加大投入安全生產經費,對洞內機械全部進行防爆改造,先后購買了防爆風機,并配套抗靜電、阻燃風管;配置瓦斯自動監控系統和瓦斯監測儀 器;洞內安裝了防爆電纜,防爆變壓器,防爆照明燈和防爆應急照明燈具;對瓦斯隧道洞內施工的挖掘機、裝載機、混凝土罐車、平板車、混凝土輸送泵、扒碴機、 臺車、振動器和所有配電箱進行了防爆改造。同時,在施工現場,隧道洞口、加工場、炸藥臨時存儲倉庫、掌子面、混凝土澆筑面等施工區域均采用可視監控系統, 一線作業人員和現場管理人員均配帶人員定位系統,在監控室就可以看到隧道內每個作業面的施工情況。
——抓好人員安全培訓。為增強隧道 施工中人員安全意識,項目對從事瓦斯隧道施工的電工、爆破工、瓦斯檢測人員等特殊作業人員以及技術管理人員等進行全員培訓,考試合格后方可上崗。與此同 時,項目結合瓦斯隧道多發易發的常見事故,不斷修訂完善預案,并進行演練。截止目前,該項目共組織安全教育培訓和安全技術交底30余次,覆蓋全部施工人 員,組織應急救援演練3次,有效的提高了預防和處置能力。
2015年3月16日7時20分,玉蟾山進口端右洞掌子面鉆孔施工時,監測 發現掌子面左側邊墻處爆破孔口有瓦斯超限情況,現場管理人員立即要求左右洞內所有施工人員迅速撤離并關閉電源,洞口封閉警戒,加強通風。3月17日9時 30分,經瓦斯檢測人員檢測瓦斯濃度達到安全施工要求,隧道進口端施工主管立即向項目負責人匯報。為了確保安全無虞,項目負責人姚峰要求,在瓦斯溢處孔附 近增打4個6米瓦斯探孔及1個18米的瓦斯探孔,數小時后,瓦斯檢測人員再次檢測瓦斯探孔,瓦斯濃度安全!大家輕輕地松了一口氣,隧洞施工得以正常進行。
正 是項目自上而下始終保持著清醒頭腦,不冒進、不蠻干,尊重科學,尊重規律,用積極勇敢的心態面對這種危險的氣體,遇到問題不慌不亂,有序組織,措施得力, 才為這條高風險的瓦斯隧道的施工提供了安全保障。2015年7月28日,玉蟾山隧道右洞安全順利貫通。8月25日10時,隨著一聲炮響,玉蟾山隧道出口施 工現場鞭炮齊鳴,歡呼聲響徹云宵,公司承建的首條高瓦斯公路隧道——玉蟾山隧道,提前15天全線安全貫通。
歡呼雀躍吧,舉杯相慶吧!在項目廣大員工眾志成城,團結一致努力拼搏下,這條四、五類圍巖達80%的高瓦斯突出隧道,開挖半孔率達75%,已驗收單元合格率100%,優秀率達95%,無一起重大傷亡事故,完美收官。
深化精細管理效率高才能降成本
精細化管理是一種理念,一種文化。多年來,公司不斷推進精細化管理,從粗放式管理向精細化管理過渡。在瀘州項目也不例外,從項目的前期策劃到施工過程管理,無一不從精細化入手,按精細化組織,向精細化要效益。
在 工程開工建設前,在一片荒野上,究竟需要設置多少條施工便道?設置多少個出口?設置多少個工區?配置多少施工人員?擺布多少施工設備?這些命題無一不在考 驗著項目班子的策劃能力。項目總工劉永奎帶領著工程技術人員研讀設計圖紙,發現按照原設計方案既延長工期,加大成本,又增加施工難度。項目經過詳細的技術 論證,多次實地考察,向設計單位提出了優化設計方案,經過多次開會論證,最終得到了業主和設計單位的認可,為工程施工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為保證前期策劃的 科學性和準確性,項目組織員工到公路建設好的兄弟單位,從經營策劃、工序安排、施工組織、混凝土配合比、施工方案、施工中遇到的問題等諸方面進行全方位的 學習取經,并邀請多名專家現場指導。經過多次論證,幾番修改,從前期策劃的第一方案到最后方案敲定,完全面目全非,使策劃方案更加貼近實際,更具操作性。
近 25公路長的瀘州公路項目施工點多線長,管理難度加大。為了加快施工,確保履約,項目部將施工區域劃整為零,每8公里劃定一個工區,設置4個施工工區,將 工程技術人員分散到各個工區,在全線擺開戰場,鎖定目標逐一進行“殲滅戰”。項目部書記唐海彬坐鎮主管現場施工,面對全線6萬余平方米的稻田、水塘、魚塘 軟基處理,采用拋石擠淤快速推進;預制梁廠緊鑼密鼓進行預制生產;橋梁施工從鉆孔到樁基澆筑有序推進;路基開挖、回填、碾壓穩步推進;在施工現場每一個作 業面上,人員、設備緊密配合,處處展示著國家特級企業的實力和風采。
2014年,瀘州地區降雨天數達170余天,每次降雨,路基施工 需要四、五天后才能正常施工,有效的施工日屈指可數。為了全力拼搶管涵,項目部于7、8、9月,掀起了“強內功,抓管控,爭當轉型發展主力軍”大干80天 勞動競賽熱潮。據統計,勞動競賽開展當月,創造了清表101347平方米,土石方開挖35萬立方米,土石方填筑32萬立方米,軟基處理63172平方米, 涵洞施工19道,樁基澆筑1436米,隧洞開挖支護160米,混凝土澆筑8900立方米,鋼筋制安790噸的施工最高紀錄,月產值達6700萬元。
“工 程施工的節奏就像是彈奏鋼琴,唯流暢才能顯優雅。”在工程建設中,必須有效率才能真正地實現降低成本。這種效率就是施工的節奏感,必須張馳有度,精干高 效。瀘州項目在對外協隊伍的管理中,牢牢把握著節能高效的原則。2014年6月,在隧道開工之初,外協隊伍隧道開挖與混凝土砌施工人員配置不盡合理,施工 人員存在窩工或者搶工的情況,不能以最優質的效率投入生產。項目部深知,只有合理的配置才能最有效率,面對這種低效局面,項目部果斷處置,將作業隊人員清 場40人,使得人力資源配置達到了最優化。為了加強現場管理,每個星期,各工區都會統計上報本周各施工隊伍投入的施工設備、人員以及零星用工、零星臺班, 并由外協隊負責人簽字,項目根據數據進行分析,對出現設備、人員配置不合理的隊伍及時通知整改,將精細化的過程控制真正落實到施工過程中。施工工序的有序 銜接是提高效率的抓手,“如果在銜接過程中出現錯漏,造成的損失看都看不到就打了水漂。”只有將過程控制真正落到實處,才能避免因為低效造成的隱性損失。
在 瀘州項目部,精細化管理絕不是一句停留在嘴上的口號。在這里,外協隊伍中不許使用管理人員的親屬成了規定;在這里,所有的采購物資的價格,包括食堂菜品價 格都必須公開接受員工監督成了規定;在這里,會議室里的會議桌全由價格低廉的小桌拼接而成……集腋成裘,聚沙成塔,這里每一個細節都體現著項目精細化管理 理念,這支精細管理、精干高效的團隊,準確把握“精益卓越”的管理理念,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真正實現精益思想、精益方法、精益組織、精益流程在企業 落地生根。
難言的“委曲”寬容奉獻的旋律
五分局瀘州項目部共有84名員工,他們每日奔忙在25公里的公路施工中,這其中有過勝利的歡笑,有過無奈的沮喪,更有過難以言說的“委曲”。
瀘 州國道321線一級公路改線工程涉及1區兩縣10余個鄉鎮近30個自然村,天然氣管道、通信光纜、軍用光纜、自來水管道遍布地下,施工紅線內各類苗圃林 立,桂花林、桂圓林等經濟作物密集,協調工作可謂千頭萬續。在進場施工之初,項目部負責征地協調的副書記周立波帶著協調辦人員,天天“泡”在這些復雜的關 系里,與人打交道,與樹打交道,與地打交道,他們拿著尺子量地、清點樹木數量、協調各村鎮的關系,拜訪各管線所有權單位,組成多個協調小組,與有關部門、 鄉鎮通力配合,把情況摸清,癥結找準,千方百計解決困擾施工的各類問題。在大水壩村,僅因為幾棵樹就阻工達1個月,項目部為此反復上門,協調了五、六次才 得以正常施工。2014年7月,在黃金村1.5公里施工時遇到阻工,影響工期達一個月余,項目部經多次協商無果,在地方政府的配合下,采用保護性施工,艱 難完成了此路段的施工任務。
施工過程中,項目部及廣大員工所受的委曲何止這些,在主線施工線路上有一戶“釘子戶”,因拒絕政府給予的 補償,不斷阻礙施工。項目部反復上門做工作,項目協調員工陳勇在一次協調過程中被村民揮拳擊打,他依然跟大家一起保護著現場的施工設備。還有一次在協調工 作時,阻工的婦孺對項目員工又抓又咬,項目員工陳長勝的衣服被村民撕破了,他依然背著現場阻工的老人離開了施工現場。隧道開挖施工中,項目部質檢員王世昭 檢查發現超前錨桿施工深度不夠,他堅決不讓進入下一施工循環,作業隊人員揮起安全帽砸在他的身上……在這里,沒有說走就走的旅行,有的卻是說來就來的“委 曲”。
項目部的員工們在精神和肉體上承受著考驗,他們卻用寬容和奉獻,不斷為工程建設創造著良好的外部環境。為了方便沿線村民出行, 項目部幫助村民修建道路;松潭水庫大橋打樁施工期間,影響周邊村邊的休息,項目部員工購買了水果前去看望,爭取村民們的理解和支持;在隧道進口的山頂上住 著一戶村民,為避免施工放炮對其房屋造成影響,項目部出錢為其租房1年……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其實自己受點委曲不算什么,只要工程能夠順利進行,一 切付出都是值得的。”項目部的員工們淡定地面對著一切困難。
雖然他們的奔波中略帶著人生的苦味,但就是這群平均年齡35歲的建設者, 用責任和奉獻筑起了一條川南經濟發展的騰飛路,瀘州人民期盼已久的一條致富路、連心線。在項目部廣大員工的頑強拼搏下,瀘州國道321改線工程共完成路基 土石方開挖230.95萬立方米,土石方填筑220.88萬立方米,軟基換填30.7萬立方米,涵洞83道3212.89延米,路面工程96區交驗 4768米,墊層鋪設完成1087米26626.62平方米,樁基252根,墩柱188根,蓋梁47片,預制梁306片,梁體架設128片。隧道開挖支護 2520.5米,混凝土襯砌2340米。
中國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外大街22號外經貿大廈6層東區郵編:100037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國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