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平安——孕育了近千年的河湟文明,距今35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多個民族的先民們繁衍生息,和諧生活。在“唐蕃古道”和“絲綢之路”的歷史畫卷上,史前彩陶,羌女牧羊,古驛平安等重要文化,勾勒出河湟谷地人與大自然和諧相處、各民族和睦共融的歷史畫卷。
今天,在我國大力推進城鎮化建設的戰略進程中,青海省委、省政府高瞻遠矚、全面部署,加快推進城鎮化建設步伐,積極尋求同中央企業合作,同水電四局以BT模式建設青海海東高鐵新區建設,在短短2年多時間里,以BT模式建設在我國經濟欠發達地區、西北最大規模的現代化安居新城崛起在河湟大地上,古驛平安破繭成蝶,昔日河湟文明的香火再一次得到傳承,崛起的新平安,猶如一顆鑲嵌在歲月長河里的明珠,閃耀在西北大地上。
2012年6月,水電四局同青海省海東工業園區開發建設有限公司簽訂協議,以BT模式建設青海海東高鐵新區集中安置房項目,該項目主體為青海海東工業園區開發建設有限公司,總投資30億元,建設期2年。該工程是西北地區面積最大、規模最大、安置人數最多的安居小區,項目建成后,將成為拉動區域經濟發展、加快城市化進程的有力引擎,該BT模式也為青海乃至全國經濟不發達地區城鎮化提供了成功范本。
青海海東工業園集中安置項目位于平安縣平安鎮石家營村109國道兩側,總占地約3534畝。項目總建筑面積246.4萬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面積為167.45萬平方米,公共建筑面積為78.95萬平方米,項目主要是整體搬遷集中安置曹家堡臨空綜合經濟園平西經濟區平安、互助兩縣15個村的農戶,規劃居住戶約11000戶,安置人口約3萬人。水電四局承擔了10個小區的175棟樓房的施工任務,面積約為93.2萬平方米,承擔了16條道路的施工任務,約16.3公里。
尋求機遇——開啟政企共贏的新模式
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城鎮化建設目標:“要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鎮化,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進一步凸顯城鎮化建設的時代主旋律和戰略價值。”青海作為我國經濟欠發展省區,城鎮化水平還不高,發展潛力巨大,快速推進青海省城鎮化建設工作,逐步實現城鄉居民不斷追求的物質生活和精神文明,是青海省委、省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夢想。
推進城鎮化建設步伐是政府的首要目標,長期以來,我國基礎設施建設領域一直以政府投資為主,隨著我國投資體制的改革,逐漸形成了投資主體的多元化格局,由政府充當投資主體參與基礎設施建設的模式已不能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龐大的資金投資讓政府面臨巨大壓力,在這種情況下,與實力雄厚、社會信譽度較高的企業以BT模式互惠合作,勢必將成為推動城鎮化建設的必然選擇。
BT模式BT(Build Transfer) 即建設——移交模式,是項目業主與投資者成立的項目公司簽訂特許權協議,在協議規定的時間內由項目公司安排融資與建設,并承擔項目建設風險,直到項目建成竣工驗收合格后由業主進行回購的一種投融資建設模式,這種新合作模式的誕生,不僅緩解了政府短期內資金的壓力,它也為企業在新經濟環境中的發展創造了機遇。
水電四局作為駐扎青海38年的中央企業,與青海省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常年投身青海經濟發展,水電四局連續多年為青海省納稅大戶,為青海社會經濟的發展作出了貢獻,水電四局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代表中國電建集團積極參與了玉樹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工作,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青海省委、省政府及玉樹人民的好評。青海省委、省政府表示將大力支持水電四局在青海的發展。
在面臨國內外經濟低迷及“后水電時代”的嚴峻形勢下,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和戰略轉型升級,從單一市場向多元化市場發展是形勢所迫,也是水電四局持續平穩健康發展的必然選擇。該BT項目的實施,是水電四局近年加快產業結構調整轉型步伐的典型,也是企業將自身發展戰略和青海省“十二五”發展規劃緊密結合,在投融資業務領域和基礎設施建設市場取得的重大突破。
謀篇布局——全力助推BT項目運轉
作為中國電建集團布局西北的最大BT項目,在中國電建集團股份公司董事會上,原集團公司董事長范集湘就青海海東高鐵新區建設給予大力支持,他曾指出,BT項目是四種能力的結合:“企業資本實力和承包實力的有機結合,投資能力和工程施工能力的有機結合。針對項目的大兵團作戰、多利益主體作戰,就必須強化大局意識、組織意識、合同意識、合作意識、共贏意識這六種意識。”
中國電建集團董事長晏志勇在海東高鐵新區檢查工作時,要求水電四局把握青海城鎮化發展的重大機遇期,青海后發優勢明顯,商機眾多,一定要對高鐵新區 BT項目建設給予高度重視,從管理理念、措施、工藝等多個方面,展現出水電四局與其它在青央企的不同之處,打造出一種全新的工民建住房BT項目管理模式,力爭使之成為推動青海基礎設施建設的典范,為水電四局在探索 “銀行、政府、投資方”三方聯合開發建設基礎設施項目新模式打下堅實基礎,贏得市場先機,實現水電四局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
攻堅克難——高效推進工程建設
作為水電四局承建的首個BT項目,也是青海省首個大型集中安置項目,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如果項目按時竣工移交,水電四局將面臨政府和社會輿論的雙重壓力,這將對水電四局在青海的長遠發展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只有按期高質量、安全、快速展開工程施工,才能打響水電四局在房建領域的品牌影響力,才能贏得政府和入住老百姓的良好信譽。
在項目籌劃建設前期,水電四局執行董事、總經理高建民多次組織召開會議,研究部署相關工作,細化各項任務,“這是一項硬任務,沒有退路,只能拼著干好它,才能不辜負青海省委、省政府、集團公司的期望。”高建民說。經水電四局研究決定,由水電四局所屬投資公司全面負責,并成立水電四局投資公司海東高鐵項目現場指揮部,全力管控工程建設的各項工作。
面對工程施工任務量重,項目施工工期緊,地質結構復雜,施工干擾大等一系列的困難,水電四局組織骨干力量投入到青海海東高鐵新區項目建設中,由水電四局副總經理戎建國親自擔任現場指揮部指揮長(前期由水電四局總經理高建民負責),王福讓,陳鋒擔任副指揮長,選調水電四局第一分局、第三分局、第四分局、第六分局、第七分局和基礎分局,按片區進行施工,全面促進工程建設,現場指揮部編制了《水電四局海東高鐵新區BT項目建設指揮部管理制度匯編》,實現了責權利的統一,極大地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了項目管理效率,使項目管理更加規范化、標準化。
為了進一步加快工程施工,現場指揮部成立了協調領導小組,一方面及時推進與業主溝通,解決和協調工程建設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另一方面指揮部每周定期組織召開周生產例會,對在本周內各項目部之間存在的問題進行協調解決,大幅度提高了解決影響工程進度的力度,確保了工程有序推進。
2012年6月,水電四局建設的青海省海東高鐵新區項目全面開工,10個小區175棟安置房項目施工全面展開,整個海東高鐵新區掀起了大干熱潮,車輛穿梭,塔吊擺動,機器轟鳴聲響徹在湟水河畔。
“要在1年多時間建設一座新城建設,這是在挑戰我們的管理水平和能力,只有將施工任務細化落實好,才能按期完成工程建設目標。”時任現場指揮部指揮長高建民在周例會上說。為了加快施工進度,指揮部通過制定完善的施工計劃,將施工計劃分解到每一周、每一天。在工程施工過程中,指揮部通過評估月計劃和工程實際進度,建立多層次動態控制體系,以保證各層次計劃正確反映工程實際進度。
根據各自承擔的施工任務,各項目部凝心聚力,全力攻堅,及時解決工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快速推進了工程施工建設。
2012年7月初,E-4小區開始房建施工,受高壓線遷改滯后影響,多個樓號無法同時施工,第三分局海東項目部積極組織充裕的人力資源,加強現場施工,通過合理安排工序和施工時間,加強架子隊現場管理,實現了9號樓基坑開挖到主體封頂只用68天時間,創造了全片區拿圖最晚、封頂最早的施工記錄。同時,在現場指揮部拌和站供料緊張的情況下,為了不影響工程的有序開展,第三分局項目部增加勞動人員,將每天現場拌和的800多立方米混凝土用于小區內永久路面施工,不僅解決了雨天道路泥濘的問題,同時也為各項工作的快速展開奠定了基礎。
在第六分局海東高鐵項目部承建的C-6小區基礎開挖過程中,由于地質結構復雜、地下水豐富、面臨7米~8米深基坑開挖等問題制約,工程建設進度一度緩慢, 在管委會和設計拿出多套方案,都不能解決地下水問題,現場指揮部結合多年水電工程施工的經驗,建議采用錯臺開挖降水的方式,邊開挖邊打降水井,在 17108.28平方米的施工現場,共打降水井36口,通過明溝排水等組合施工方案,保證了工程的正常施工,該項技術的實施,也為項目部節約投資成本 200萬元。
全力以赴——深入開展勞動競賽活動
“工期不能拖,還須保證工程建設質量及安全工作,要把海東高鐵新區BT項目打造成精品工程、放心工程、民心工程,經得起歷史檢驗。”這是水電四局副總經理、現場指揮部指揮長戎建國對工程建設提出的總要求。
由于前期地質處理時間較長,為了將損失的工期趕上來,現場指揮部先后開展了兩次勞動競賽活動,全面搶趕工期, 2012年9月,現場指揮部積極組織開展了大干“大干60天、完成年度計劃”的勞動競賽活動,現場指揮部拿出200萬元專項資金,對勞動競賽活動給予獎勵,全面掀起了施工熱潮,在勞動競賽活動開展過程中,指揮部以“比質量、比安全、比進度”等為主要內容,對參賽單位組織考評,肯定成績,指出不足,提出完善意見,兌現考核獎勵等舉措,推動了項目建設有序進行,使工程建設取得實效。為保證工程按期完工,現場指揮部各級領導班子始終堅守在施工一線,繼續發揚高原水電人“五個特別”的精神和“5+2”、“白加黑”的實干精神,全面協調指導現場的各項工作。
2012年7月9日,正值工程建設的大干時期,時任青海省省長駱惠寧走進海東高鐵新區項目,慰問一線建設者,看到高鐵新區項目的快速推進,他勉勵廣大職工要繼續發揚打硬仗、打勝仗的精神,建設好民生工程。
每天天剛亮,副指揮長王福讓就去工地現場看一圈,地基開挖的怎么樣了?昨天夜里澆筑的混凝土質量怎么樣?安全及文明施工怎么樣?施工管理情況怎么樣?只要是看在他眼里的問題,他都不會放過。“給老百姓建房子,就好比是給自己家里蓋房子,絲毫都不能馬虎,我們將房子建好了,老百姓滿意了,企業才有發展的出路。”他經常對身邊的管理人員這樣說。
指揮部副指揮長陳鋒每天大部分時間在各個小區巡查,在現場發現問題、在現場協調解決問題,是他對自己和管理人員的要求。
在A-6小區的夜班施工現場,燈火通明、機械聲作響,第一分局海東高鐵項目部的4名領導班子成員輪流值夜班,項目部經理張浩清楚地記得,在30號樓筏板澆筑過程中,他和項目副經理甘賀德一同值夜班,淅淅瀝瀝的雨滴打在前方值班室彩板房上響個不停,“現場澆筑的泵車和攪拌罐車都陷進了泥里,請求支援。”報話機里傳出的聲音,張浩和甘賀德立即披上雨衣,拿起手電跑到現場,緊急從其他施工點協調了2臺裝載機過來幫忙,由于施工現場狹小,整個活動忙碌了大半個晚上,陷在泥里的罐車和泵車被拉了出來,凌晨5時,他和甘賀德拖著疲憊的身軀,在現場值班房休息,當晨曦的太陽升起在高鐵新區大地的時候,張浩和甘賀德又精神抖擻地忙碌在施工現場。
2012年的青海平安,多雨天氣和施工人員“較上了勁兒”,基礎分局海東項目部經理張保虎清楚地記得,7月30日,平安地區下起了大雨,將剛剛開挖好的A-2小區基坑全部淹沒在水中,張保虎連夜布置排水工作,組織骨干力量全部趕赴現場搶排雨水。現場,張保虎穿著雨衣,指揮著工人們排水處理,等排水工作基本完成的時候,已經是第二天早晨了,就在這個時候,他的電話響了,是母親打過來的電話:“你父親去世了。”突如其來的噩耗,讓張保虎內心無比傷痛。 “父親,我沒有見到您最后一面,您就這樣走了,是兒子不孝啊!”淚水和雨水洗刷著他的臉。
正值大干時期,施工現場有了2位“巾幗女花”的身影,她們是第六分局海東高鐵新區項目部的馬靜、王明芳,分別負責4號樓和10號樓的工程建設,她們及時協調交叉作業及施工作業質量,在10號樓屋面防雷接地施工過程中,馬靜發現接地搭接長度不夠,焊接點不飽滿,馬靜當即讓施工人員整改,施工人員看她是個小姑娘,便說他們以前就是這樣施工的,馬靜便到前方辦公室復印技術圖紙,拿到現場給施工人員仔細講解,現場施工人員看到她對施工工藝如此熟悉,心服口服地完成了屋面接地的整改工作, “我以前都是按經驗干活的,但在這小姑娘這里長見識了,打心眼里佩服她。”現場施工人員說。
在A-2小區4號樓10層的廚房檢查中,王明芳發現施工隊少布了2根管子,這就不能滿足壁掛鍋爐的正常運行,王明芳第一時間將情況反映,并第一時間要求施工隊整改,“看到澆筑好的地面上鑿開了重新安裝水管,有些浪費了,但為住戶的利益著想,保證質量才是我們干好工程的第一法則。”王明芳說。
在整個勞動競賽活動中,現場指揮部投入管理人員400人,高峰期施工作業人員達到5500人,設備投入780臺套。
2013年9月27日,青海省海東市委書記、海東工業園區管委會黨工委書記于叢樂在C-6小區檢查工作時,他對水電四局工程建設給予肯定:“在工期緊張的情況下,水電四局建設的工程質量及安全工作有序,室內外施工工藝不錯。”
旗幟飄揚——發揮青年團員的“主力軍”作用
在急難險重任務的施工現場,總能看到“青年突擊隊”的旗幟高高飄揚。結合海東高鐵新區項目施工特點,2013年5月,在水電四局黨委的支持下,水電四局團委在海東高鐵項目施工中成立7支“青年突擊隊”,充分發揮青年團員的主力軍和生力軍工作,深入開展建工立業活動,7支“青年突擊隊”的322名青年團員,緊緊圍繞施工難點,全力投入到工程建設中去。
“年輕人不怕累,能吃苦,每天活動量很大,有時澆筑到晚上十一時,甚至凌晨一時,但我們整個團隊沒有一個喊累叫苦,我們項目部年輕人的比例占到 94%,他們學習能力強、成長快,青年人就成了這里的中流砥柱。”基礎分局青年突擊隊隊長王正慶在施工現場說著,為了保證施工工期,王正慶向項目部領導主動請纓,帶著吳保軍、羅明偉、周建平、張澤4名青年將宿舍搬到了A-2工地上,按照獨立不分離的管理模式,每個人按分工分管生產、質量、技術、安全工作,在60000多平方米的施工現場,每天天剛蒙蒙亮,王正慶就帶著4位隊員到每棟樓、每層樓進行逐項檢查,每遇到問題,他們5個人就集體協商解決,突擊隊員張澤回憶,住在工地上時候,由于整天忙碌在施工現場,自己感覺總是滿身的灰塵,有時候自己都能聞到身上的汗臭味,但就是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中,我學到很多關于房建的知識和經驗,心里覺得很高興。在王正慶和突擊隊員的共同努力下,青年突擊隊按期完成了A-2小區的施工任務,工程質量也得到了質量檢查組一致好評。
2012年6月,丁超強大學畢業了,在基礎分局海東項目部從事技術工作,他負責C-1小區4棟高層的技術質量工作,正值大干的時候,家人打電話過來說母親病重了,醫院已經下了病危通知書,“母親為我付出了一輩子,我更應該用自己親手賺錢為她治病。”丁超強默默地堅持在工地上,2013年3月復工后,丁超強剛到工地半個月時間,收到了母親去世的消息,他回去處理完母親的喪事后,又回到大干的工地上。
在第三分局“青年突擊隊”中,隊員朱少魁原本計劃2013年9月結婚,家里人忙著在老家準備,但正值項目大干時期,朱少魁和妻子李莉商量,10月份交房了后再回家結婚,時間過了1個月,負責現場協調的朱少魁覺得,此時不能離開工地,他再次和妻子商量推遲婚禮,最后,他和妻子在11月初請假回河南老家結婚,11月8日,朱少魁和妻子李莉舉行了簡單的婚禮后,在家呆了2天后,他倆個又坐上了開往青海的火車。
隨著勞動競賽活動和青年突擊隊活動的深入推進,工程施工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2013年6月27日,A-3小區16棟樓主體通過驗收。
2013年7月6日,A-6小區30棟樓基礎和主體結構通過驗收。
2013年8月23日,海東高鐵新區古城東路左幅瀝青路面鋪設完成。
2013年9月13日,C-1小區4棟樓通過驗收;E-4小區、C-2小區34棟樓房一次性通過驗收。
2013年11月初,現場指揮部承建的13條道路累計完成11.9公里。
2014年4月中旬,海東高鐵新區BT項目建設指揮部被青海省評為“五一勞動獎狀”獲得單位。
2014年4月30日,投資公司收到海東管委會以預付的方式支付的3億元回購款。
2014年7月7日,海東高鐵新區BT項目8個小區共144幢樓房,分戶驗收完成。
國慶65周年前夕,A-3小區500余套房屋全部移交海東工業園區管委會,標志著水電四局以BT模式承建的海東高鐵新區項目全面進入移交階段。
2014年3月15日,青海省常務副省長駱玉林到水電四局海東高鐵新區BT項目檢查時,對水電四局海東高鐵新區BT項目建設表示滿意,他說:“水電四局在短時間內保質保量地完成了海東高鐵新區安置房建設工程,是負責任、有擔當的中央企業。”
安全第一——踐行工程施工的永恒主題
安全是工程施工的永恒主題,現場指揮部在工程施工過程中,強化工程安全管理及文明施工工作,指揮部成立了以戎建國為第一責任人的安全生產管理委員會,責任層層落實,各項目部黨政領導堅持“一崗雙責”、齊抓共管的責任目標,全面負責工程建設的安全工作,制定了《海東工業園區高鐵新區安全文明施工激勵約束考核管理辦法》,指揮部與各項目部、項目部與各架子隊簽訂了安全生產目標管理責任書,將安全生產責任逐級量化,逐級落實,安全管理做到“橫向到邊,縱向到底”,有效的保證了安全管理體系健康有序運行。
“對違規操作的仁慈就是對他人生命的褻瀆,對安全管理的嚴厲就是對他人生命的尊重。”第三分局海東高鐵新區項目部安全總監陳作政常用這句話告誡自己。
2013年6月起,海東高鐵新區迎來了施工高峰,為了按期完成任務,E-4小區所有樓層全面進入外墻裝飾施工攻堅期,被稱為“蜘蛛人”的房屋美容師們,在一根安全繩和一根作業繩的保護下,懸掛在十幾層的樓面進行作業,稍有疏忽,都將導致一個家庭的悲劇發生,陳作政帶著專職安全員進行逐項排查,吊板固定是否牢靠,安全繩使用是否正確,陳作政及安全人員通過仔細施工設備及人員安全情況,確保施工工作的有序進行,在鮮艷外墻的映襯下,“蜘蛛人”成了現場施工的一道最美風景線,陳作政覺得心中滿是自豪。
在青海海東高鐵新區的施工現場,人人抓安全的行動隨處可見,只要是被發現的問題,每一位現場的管理人員都會將問題指出并要求施工人員現場整改。
王亞是A-2小區的一名工程技術人員,一天,他乘坐施工電梯到檢查樓面施工情況,當他乘坐至11樓的時候,感覺電梯晃動的厲害,他又重新坐著電梯逐層檢查問題,在5樓至6樓之間,他發現一顆螺絲松動了,他及時和安全管理人員聯系,經確認,該電梯關鍵部位的螺絲,如果不及時處理,就會造成更大的損失,現場安全人員對于王亞負責任的態度給予了表揚。
李晶是高鐵新區施工現場有位“女漢子”,作為一名安全員,她始終牢記“生命大于一切”的話語。有一次,在日常安全及文明施工排查過程中,發現在C- 6小區9號樓外墻施工過程中,有一名施工人員沒有把安全帶雙保險系好,她走過去友好地要求施工人員系好安全帶,施工人員很不情愿地打上了雙保險,李晶沒有說什么,就繼續檢查其他樓層的安全工作,出于安全工作的敏感性,李晶回來的時候又檢查了一遍,當我發現他又把雙保險給解開了,我就立即要求他停工整改,看到李晶對安全工作如此較真,現場施工人員整改后說:“整改過程中我也意識到雙保險的重要性了,謝謝,安全管理需要向你一樣的‘女漢子’。”
在海東高鐵施工的過程中,現場指揮部過硬地安全管理工作,創造了工程建設“零事故”的良好佳績,安全工作得到了青海省、海東市政府的高度可定,海東高鐵新區E-4小區18號樓、23號樓和C-3小區1號樓、2號樓被青海省評為“省級安全質量標準化示范工地”,基礎分局項目部、第七分局項目部榮獲了中國水電集團股份公司“安全生產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管理創新——確保BT項目精細化管理
要在2年時間里完成如此大規模的建設任務,就必須有一套科學合理的管理模式才能確保工程的順利完成,在實際運行過程中,指揮部創新管理方法,建立和實施了“四個統一”的管理模式,充分發揮“四個統一”管理在BT項目建設中的優勢,高效、優質地推進了工程建設,實現了綜合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最大化。
統一分包模式——由于海東項目施工工期緊、任務重,需要引進大量的勞務分包隊伍,現場指揮部各項目部始終堅持以制度辦事,擇優錄用施工、質檢、安全、材料和預算統計等人員配備齊全的隊伍,加強作業隊伍的技術交底和培訓教育工作,保證工程質量,同時,現場指揮部嚴格按照中央“八項規定”及集團公司的要求,在前期隊伍選擇上嚴格把控“親情網、關系網”,用實際行動杜絕腐敗問題的出現,這也鍛煉了一支高素質的施工隊伍。
“海東項目對我們基礎分局來說是一次機遇,也是一次巨大地挑戰。拼則浴火重生,敗則功虧一簣,只有我們按規矩辦事、嚴格隊伍管理,不要讓施工隊牽著你的小辮子走,這樣,我們才能在工程有任何問題的時候挺著腰板讓架子隊整改,這是干好工程的基本出發點。”在隊伍選擇過程中,曾有參與投標的老板將幾萬元現金放在基礎分局項目經理張保虎面前,他當即讓項目部黨總支書記劉旭東給退了回去,經過嚴格的把控,幾支優質的勞務分包隊伍被選入工程施工建設中了,在風清氣正的工程建設中,基礎分局項目部每一位職工都敢于直面施工過程中的任何問題,架子隊也能第一時間將問題解決,在整個工程建設中,項目部工程進度、質量及安全文明施工工作均走在了現場指揮部各單位前列,通過整個項目部的共同努力,各項工作得到了現場指揮部的一致認可,指揮部后續將C-1小區的施工任務交給基礎分局海東高鐵項目部施工,基礎分局一舉成為海東高鐵項目施工中承建工程最多的贏家,現場文明施工及安全生產工作得到了管委會的肯定。
統一承包單價——為防止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出現相互哄抬競價等損害企業利益的行為發生,統一勞務市場價格至關重要。建設指揮部制定均衡合理、統一的勞務工序清包指導價格,要求各參建項目部嚴格執行,不得隨意調整,需調整時,由建設指揮部重新審批并統一調價。
統一勞務承包合同——建設指揮部研究制訂《投資項目勞務承包合同》范本,并經水電四局法律事務相關人員審核,著重對投資項目勞務作業隊伍管理中的承包方式、付款辦法、勞務人員工資發放形式等做了統一要求,下發各分局項目部執行,同時積極幫助和指導施工項目部洽談和簽訂勞務承包合同,合同簽訂后報建設指揮部備案。
統一物資招標采購——現場指揮部首先對物資設備進行分類管理,對不同的物資設備類別實行分類管理,對主體工程質量和施工成本產生直接影響的主要材料由現場指揮部供應,現場指揮部還對重要物資材料進行招投標采購,對于輔助及周轉材料由各項目部自行采購,指揮部對各項目部的采購單價進行對比通報,通過一系列措施,從源頭上有效保證了工程質量,降低了施工成本。
“無規矩不成方圓,現場指揮部也是一個大家庭,只有采取統一的管理模式,才能實現管理標準化、才能有效地降低施工成本。”現場指揮部副指揮長王福讓說。
履行責任——構建和諧社會關系
在社會發展過程中,企業作為社會的組成部分,更應該履行社會責任,為社會和諧發展貢獻力量。在青海海東高鐵新區項目施工中,現場指揮部始終以履行社會責任為己任,積極構建和諧的企地關系,受到了當地政府和群眾的好評。
2012年6月,在E-4小區施工過程中,現場施工人員在基坑開挖過程中,偶然間發現了墓葬,指揮部要求第三分局海東項目部第一時間加強現場文物保護,并積極和青海省文物局、當地公安局取得聯系,經過文物工作人員現場確認,該文物點系大型漢代古墓群,需進行文物搶救性開挖,在文物部門進行現場發掘過程中,第三分局海東項目部在積極調整好現場施工工作的同時,加強了文物現場的巡查及保護工作,保證了文物搶救工作的順利進行。
2013年4月,正值A-2小區大干時期,工人們都忙碌在施工現場,得知四川雅安發生地震的消息后,基礎分局海東項目部第一時間召開會議,連夜統計雅安籍農民工兄弟人數,70多名抹灰工均來自雅安,項目部第一時間發起了為工地上雅安籍農民兄弟捐款的活動,在短短的2天時間里,職工及現場負責人捐款超過1萬多元,項目部第一時間將錢分發到雅安籍農民兄弟手中,作為返鄉的路費。“由于家里受損不嚴重,回去看到家人和房子都好著,沒過幾天,我和幾個老鄉又回到了A-2小區施工現場,踏實干好我們手中的工作,也就是我們為捐款的四局職工最好回報。”來自雅安籍抹灰班班長陳師傅說著。
在第一分局高鐵項目部租用辦公室的隔壁,就是平安星光幼兒園,進點之初,第一分局海東高鐵新區項目職工看到幼兒園門口不遠處的井蓋破損嚴重,就第一時間將情況作了匯報,他們利用中午休息時間,將破損井蓋全部修復,此舉得到了學生家長和幼兒園老師的好評。“井蓋是水電四局的職工為我們修好的,小孩子和老師們現在可以放心地走過去了,水電四局很有社會責任心。”平安縣星光幼兒園的負責人說。
在青海海東高鐵項目施工現場,活躍著一支義務獻血的隊伍,第三分局海東高鐵項目部團支部書記王磊和他的同事們,每年都積極參加愛心獻血活動,自參加工作以來,王磊堅持每年義務獻血2次,累計獻血超過2300毫升,王磊義務獻血的精神打動了身邊的同事,2014年3月5日,王磊和同事又一次來到平安縣中心廣場獻血站,在本次獻血檢查中,趙悅和張偉因為身體原因沒有獻血,趙悅對張偉說:“我們現在要加強鍛煉,爭取和王磊他們一樣,加入到義務獻血的行列里。”經過一個星期的鍛煉,3月11日,趙悅和張偉每人獻血200毫升。
水電四局海東高鐵新區的各項工作有序推進,工程建設情況得到了青海省委、省政府的好評,2014年4月,青海省省長郝鵬對水電四局海東高鐵新區工程建設給予充分肯定,“水電四局在海東高鐵新區項目建設中貢獻了力量,打造了精品工程,工程質量完全放心。”
一座現代化的新城,一座歷史的豐碑。在古絲綢之路的青海平安,不到2年的時間里,水電四局海東高鐵新區指揮部全體建設者在海東高鐵新區工地上揮灑著汗水,他們為3萬多即將喬遷新房的青海人民奉獻著。
不久的將來,在這片熱土上開始新生活的人們,將在不斷邁向具有中國社會主義小康道路上,用他們質樸的方式,創造時代文明的絢麗篇章。
中國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外大街22號外經貿大廈6層東區郵編:100037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國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