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蕪湖市浮山的東麓有一條山澗,溪水潺潺,匯成瀑布,下雨天水聲會發出“咚咚鏘鏘”的聲音,像金鑼金鼓在一起敲打,響聲清亮,山鳴谷應,有著馳魂攝魄的魅力,故名“響水澗”。然而,一群水電建設者在這里為“響水澗”的名字增光添彩。經過5年的艱苦鏖戰,建成了國家優質工程——響水澗抽水蓄電站上水庫工程,成為鑲嵌在浮山之巔的一顆璀璨明珠,耀澤百姓。耀眼的獎杯背后融匯著建設者的艱辛與智慧,寫滿著不懈的追求與創新。
蕪湖響水澗抽水蓄能電站憑借其國內領先的工程質量和施工水平,榮獲了我國工程建設質量方面的最高榮譽獎。
工程創優是企業塑形創譽的基礎,也是企業發展的根本需要。該電站的建設,有許多成果值得銘記:電站主輔設備均由我國自主設計制造,是我國第一座全面實現設備國產化的抽水蓄能電站,標志著我國抽水蓄能電站建設步入主輔設備設計制造國產化階段;從主體工程開工到1號機組投運,電站建設僅用48個月,創造了國內同類工程建設的新紀錄。
拼搏成就夢想
響水澗抽水蓄能電站位于安徽省蕪湖市境內,是該省861重點項目、“十一五”重點工程。這是和十三陵水庫以及和天荒坪類似的水利設施。該電站總裝機容量為 100萬千瓦,安裝4×25萬千瓦可逆式水泵水輪機發電機組,為日調節純抽水蓄能電站,設計年發電量可達17.62億千瓦時,是繼桐柏抽水蓄能電站之后的又一座大型抽水蓄能電站,也是我國首座機組及主要配套設備全部實現國產化的大型抽水蓄能電站。 2007年9月,一分局中標承建了安徽響水澗抽水蓄能電站上水庫土建工程,位于浮山東部的響水澗溝源坳地,由主壩、南副壩、北副壩和庫周山嶺圍成。主要包括上水庫主壩、南副壩、北副壩、庫盆、引水系統等項目的土建施工。主、副壩均為鋼筋混凝土面板堆石壩,壩頂長分別為520米、353米和174米,最大壩高分別為88米、62米和53.5米。主體工程量為明挖土方833.95萬立方米,明挖石方453.72萬立方米,石方洞挖3.69萬立方米,土方填筑 12.98萬立方米,石方填筑408.56萬立方米,混凝土澆筑12.05萬立方米,鋼筋6766噸,金屬結構927噸,帷幕灌漿4.24萬米,固結灌漿 2.76萬米。中標合同價3.35億元。2007年10月,素有“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勁旅”的一分局的建設者,匯聚精兵強將,向浮山進發。
都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可是沒成想,工程建設之初,老天給這群承建了國內近三分之一抽水蓄能電站被稱為“抽水蓄能建設勁旅”的水電五局人來了一個下馬威。2008年初,南方遭遇罕見的暴雪,整個工地被白茫茫的大雪籠罩,工期耽誤兩月有余。雪霽晴嵐,大雪不但沒有澆滅建設者的昂揚斗志,反而激發出拼搏向上的奮斗勇氣,響水澗拉開大戰的序幕,捷報頻傳…… 2008年3月25日,響水澗主壩首次爆破成功,拉開該電站主體工程施工的序幕。響水澗上庫主壩壩頂寬8米,最大壩高88米,填筑量307萬立方米。 2008年8月16日,主壩全斷面開始填筑,2009年5月20日提前10天填筑至165米高程達到渡汛目標,2010年2月1日,提前88天完成主壩填筑任務。 2009年11月27日,提前12天完成南副壩壩體填筑至222米高程;2010年3月19日,南副壩首倉面板混凝土開始澆筑,南副壩面板作為上水庫第一個面板滑模施工重點單元工程,對以后的面板滑模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這群“抽水蓄能建設勁旅”,憑著一腔熱情和不服輸的勁頭,于2010年4月30日按期完成混凝土面板滑模施工,被業主評為“電站亮點工程”。 2009年3月31日,北副壩壩基開挖完成。項目部克服地質條件差、工作面狹窄等不良因素,積極科學處理斷層斷裂帶問題,并于10月24日,全面鋪開混凝土澆筑。2010年12月28日,北副壩最后一倉面板混凝土順利收倉,響水澗上水庫面板滑模工程圓滿結束。 2011年7月3日,在響水澗抽水蓄能電站工程蓄水驗收會議上,驗收專家組一致認為,響水澗抽水蓄能電站上水庫工程具備蓄水條件,響水澗抽水蓄能電站上水庫工程建設進入蓄水階段,響水澗上水庫施工建設取得階段性的勝利。 皇天不負有心人,2012年1月17日,響水澗蓄能電站1號機組成功并網并投入商業運行,初步展現了響水澗電站工程建設成果。喜訊連連,4月25日,2號機組圓滿完成啟動試運行工作,提前36天進入商業運行。 強者勇攀登,勝利無止盡。2012年8月10日,響水澗抽水蓄能電站3號機組圓滿完成15天啟動試運行工作,比原計劃提前52天進入商業運行。11月25 日,4號機組安裝完成,響水澗蓄能電站4臺機組全部投產發電,提前實現響水澗抽水蓄能電站全部投產發電目標。作為參建方的五局人,真正展示了水電人勇于拼搏、努力向上的精神風貌,為響水澗水電站建設這幅水墨畫上添加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創新增添動力
花開時節,站在上水庫遠眺,一片金黃的花海,鋪天蓋地、洶涌澎湃,小河和湖泊點綴其中,于澎湃中多出些許的溫婉,南方水鄉的旖旎風光中生出無窮的氣魄。這氣魄不知多少次令參建者駐足深思,也不知多少次激起那一腔豪邁! 響水澗水電站建設中,一分局“響水澗”人,始終堅持以“創優工程促企業品牌建設”,堅持“開工必優”、“科技先行”的施工理念。不斷優化施工組織設計,精心編制施工技術方案,向技術要進度、要效益,用科技打造精品工程,以 “小行為”成就“大作為”,鑄造品牌工程。
在響水澗抽水蓄能電站主壩工程173米高程以下墊層料斜坡碾壓試驗中,發現墊層料斜坡碾壓沉降量較以往經驗沉降量少4至5厘米。針對這一情況,項目部組織技術人員進行了認真分析。發現在以往的工程中一般采用推土機掛18噸平碾對填筑料進行碾壓,若太靠近墊層料外邊緣,存在重大安全隱患,從而造成墊層料外邊緣部位碾壓不到位,因此外邊緣部位一般需超填10至15厘米,人工削坡后鉛垂方向預留8至10厘米,以備斜坡碾壓時壓實。響水澗大壩填筑料采用的26噸自行碾進行碾壓,行走方向可控性強,臨邊碾壓安全有保障,噸位大、振動碾壓擊實效果好,墊層料外邊緣較以往碾壓密實度高。按照分析結果,項目部在173米高程以上的施工中采取了“外邊緣部位墊層料超填8至10厘米,人工削坡后鉛垂方向預留4至6厘米”的施工方法,既較少了墊層料的超填量,又減少了削坡、清理工程量,提高了功效。墊層料100余元/立方米,對主壩墊層料進行優化,節約成本48萬元。 在豎井開挖過程中,原設計方案采用反井鉆施工,施工成本較高,但是響水澗工程為低價中標,如何更合理的優化施工方案,節省成本,成了首要問題。經現場施工技術人員分析,上庫進水口為7.5至8.4米寬,長88米的平洞,共有4條,豎井高46米,原計劃采用全斷面掘進開挖,為了保證豎井開挖工期,后改為導洞法施工,先掘進4×4米直導洞至豎井位置后,采用吊籃法導洞施工,自下而上打2米直徑的導洞,再自上而下二次擴挖,為防止暴破二次擴挖料堵塞導洞,技術人員現場控制孔距和裝藥量,從未發生過堵塞,2009年3月開始洞挖施工,5月引水平洞導洞完工,7月引水平洞全斷面開挖完成及豎井開挖完成。此舉不僅保證了豎井施工工期,更有效降低施工成本。
上水庫導流設計原為擋水圍堰、引水明渠、泄水廊道導流方式,由于泄水廊道位于主壩溝谷內,多數為槽挖,受主壩壩體開挖和降雪影響,加之泄水廊道內普通低合金鋼壓力鋼管需定制,難以實現導流目標。為了保證施工,將導流方案中引水明渠改為內徑為800毫米的鋼管代替,在泄水廊道進口段預留孔,將鋼管與泄水廊道內壓力鋼管相連,預留孔后期使用微膨混凝土進行封堵。此施工方案節約水泵抽水、圍堰拆除、引水明渠等施工費用,節約成本30余萬元。 “小行為”成就“大作為”。響水澗電站建設者終究憑著探求技術創新的執著精神,創優質工程,踐行承諾。響水澗各單位工程合格率100%,優良率 93.6%。面板堆石壩邊縫銅止水的保護裝置等9項科研成果獲國家新型實用專利。2014年7月,中國電力建設企業協會傳來喜訊,響水澗抽水蓄能電站工程獲“中國電力優質工程獎”。12月,中國工程建設質量最高榮譽獎國家優質工程獎在京揭曉,響水澗抽水蓄能電站榮獲此殊榮。響水澗參建者又一次締造了“中國抽水蓄能電站勁旅”的神話,將水電人的旗幟插在浮山之巔,緩緩述說水電情懷。 變革創造效益 浮山曾名隱玉山,山脈綿延不絕,雄偉壯觀。參與響水澗水電站建設的參建者,有了最為響亮、最為自豪的標簽——“響水澗人”。簡單的一句“你也是響水澗的?”那說不清道不明的種種情愫盡在其中。響水澗人,傳遞的何止是一種風貌?
響水澗水電站建設過程中,首要原則就是“以人為本”,著力強調項目人員的主體作用,關愛員工,尊重員工,以改革創新勇氣,掀起變革之新風。
2008年響水澗施工局積極踐行公司“創新求實、效益為先”的工作理念,立足施工實際,在一分局內首次實行“內部承包責任制”,首次在響水澗項目范圍內鼓勵員工承包施工生產任務,鼓勵承包人自己核算成本,監督施工資金去向,給予員工最大范圍內的“自由”,展示員工自我魅力。自實行內部承包責任以來,員工徹底轉變過去“要我干”到今天“我要干”的思維方式,抬模板、卸鋼筋,完全放下了“面子”思想,分配機制的轉變調動了員工的生產積極性。2009年6月至 11月,在主壩填筑施工中,僅用自卸車51輛,反鏟4臺,碾子3個,推土機3臺即完成了料場挖裝,推平碾施工,主壩日填筑量突破1萬立方米,大干6個月,提前88天完成主壩填筑,提前12天完成南副壩填筑。驚喜不斷,在南副壩面板滑模中,共歷時40天,30余人,完成產值400至500萬元。內部承包責任制的試用,為創新求實開啟了良好的開端。
工程臨近尾工,響水澗再次揚起創新的風帆,為了對項目部人員進行合理調配,立足項目生產實際,增設崗位,實行分流人員二次競聘,不僅充分發揮人員的價值,更強化了項目內部管控,做到了“事事有人管”,徹底杜絕了日常材料損耗率,有效節約了成本。
響水澗施工局局長郭文杰曾說:“響水澗作為公司的大項目,不能培訓出一批人才,就是失職。”響水澗在施工過程中,積極注重員工的跨專業培訓,鼓勵員工加強學習,項目部每年組織一次施工員、質檢員、安全員培訓,積極引導廣大員工學習先進知識、提高技術水平,全面提高員工綜合素質。為了強化對技能人員的培訓,在項目部范圍內開展挖掘機、推土機技能大賽”、“電焊工技能大賽”活動,推進技能人才選拔和培養。響水澗不僅擔起了培養人員的重擔,更是將人才隊伍培養和建設作為重中之重。據統計,僅響水澗對外輸送人才達20多人,甚至多半都已成為項目中高層管理者,挑起新的擔子,帶起了“徒弟”,開啟了新一輪的人才培養、輸送,可謂碩果累累。 時隔幾年,當初參與響水澗水電站建設的“響水澗人”,早已分散各地,可是浮山之巔,卻生出一幅美輪美奐的美景,上下水庫如兩顆明珠,被郁郁蔥蔥的樹木掩映,為幽靜深厚的浮山平添諸多風采。“建一項工程、富一方百姓、樹一座豐碑”,這是水電人的夙愿,也是許諾給當地百姓最誠摯的諾言。分散各地的“響水澗人”,最初的承諾已然兌現,“明珠”高懸浮山之巔,灼灼生輝,亮了整個浮山。一汪碧水寄情思,“響水澗人”,在油菜花盛開的季節,請記得來看看這幅絕美的田園風光畫。
安徽響水澗抽水蓄能電站上、下水庫已建成,從空中俯瞰,好似鑲嵌在長江南岸的兩顆碩大的藍寶石,在陽光下閃亮璀璨。每到春暖花開的季節,成千上萬的人們聚集響水澗看山、看水、看花,這里儼然成為蕪湖、南京等城市的后花園,為江南增添一景。
中國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外大街22號外經貿大廈6層東區郵編:100037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國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