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兵強將薈萃 先進設備云集 獨創“全覆蓋”管理
一年開通兩條地鐵線,速度在國內地鐵建設史上少見;11條地鐵線同時在建,力度全國罕有。還有一項項紀錄正在被刷新,如7號線長江隧道將成為國內直徑最大、首條公鐵合建的盾構法隧道。武漢地鐵如何一次次將“不可能”變為現實?記者專訪了武漢地鐵集團建設事業總部黨總支副書記王濤,在地鐵奇跡的背后,是武漢地鐵獨有的管理模式和建設者們的拼搏趕超精神。
1200多人春節施工
大年初七,本報報道了地鐵7號線盾構機掘進長江,300人春節不休息啃“硬骨頭”。實際上,在這個春節假期,沒有停止運轉的不只是7號線,全市有6條線路的30多個標段繼續施工,1200多名工作人員奮戰在一線。這6條線路包括7號線一期工程、8號線一期工程、11號線東段、陽邏線、紙坊線、2號線南延線。
大年初六,武漢晚報記者在7號線長江隧道施工現場采訪時,就感受到一種與地面上寧靜祥和的過年氣氛產生強烈對比的緊迫感。盾構機在地下遇到了復合土層,掘進之難遠超想象,但這個硬骨頭必須趕快啃下來。工作人員說,他們最大的新年愿望就是,盾構機每天能多往前掘進幾環。
他們的日歷和普通人的不一樣,上面沒有節假日的概念,日期所對應的是工期,是隧道應該掘進到了多少環,車站建設應該到了哪一步。
60多臺盾構機齊頭并進
相較于北上廣等一線城市,武漢的軌道交通事業起步很晚。2007年,武漢地鐵集團有限公司成立,武漢地鐵開始快速成長起來。2012年至2015年,武漢地鐵向市民承諾一年建成開通一條線,到了2016年,這個承諾變成了一年開通兩條線。目前,武漢已開通運營6條線181公里,單日客運量位居全國第五,客流強度位居全國第二,占全市公共交通出行量比例超過30%?,F在,全市在建11條線,里程達220公里,60多臺盾構機齊頭并進。
在建的這11條線路是:1號線徑河延長線、2號線南延線、5號線、7號線一期工程、8號線一期工程、8號線二期工程、陽邏線、紙坊線、蔡甸線、11號線東段、11號線東段二期。
王濤說, 未來5年,武漢還將完成每年至少開通2條線的任務,到2020年,通車里程將達到400公里。而倫敦地鐵里程400公里,花了140年。
按照地鐵規劃的藍圖,到2023年,第四期建設規劃實施完成后,武漢軌道交通通車里程將達到700多公里,軌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客運比重將超過50%,承擔中心城區大部分公共交通客流及中心城區與新城區往來客流。
“全覆蓋”管理獨一無二
武漢地鐵奇跡的背后,是武漢地鐵獨創的“全覆蓋”式管理模式,是一群愿意付出、敢于拼搏的地鐵人。
“你隨便到一個地鐵工地上去問施工方,在武漢修地鐵是什么體驗?任何一個人都會說,從來沒有哪個業主方像武漢地鐵一樣管理。”王濤說,在其他的建設項目中,施工方可能一個月難得見到業主代表幾次,但武漢地鐵的業主代表全程和施工方、監理方在一起摸爬滾打在第一線,這樣的模式在國內找不到第二家。
工期安排、安全防控、拆遷協調、水電氣管線協調、作業面協調、渣土運到哪里、材料怎么運進來……武漢地鐵的業主代表已經參與到施工的各個環節。有些事情原本是施工、監理方分內的事,但工期緊、任務重,大家都想把活兒干好,也就不分你我了。
每條線攻克無數難關
地鐵施工多在地下進行,人們在地面上看到的只是封閉的圍檔,但是,許多舍生忘死的故事都發生在大家看不到的地下。2015年,3號線在建時,漢江隧道的建設進度非常緩慢,原本計劃6月份要通的隧道,到8月份盾構機才走了一半的里程。因為刀盤被泥土糊住,有一段時間盾構機速度持續下降,最低時每分鐘只能掘進5至10毫米。地鐵集團命令參與指揮多條線路建設的建設事業總部總經理王金峰停下手頭的一切工作,專門負責越江段的建設。
王金峰走過1公里長的隧道,來到最前端的掌子面,要求施工單位打開刀盤艙艙門。一般情況下,要進入刀盤艙都需要增壓以保護自己,而當時盾構機已經停止運行,打開艙門意味著常壓進艙,萬一外面的泥土垮塌,人隨時可能面臨危險。但他堅持親自檢查刀盤情況,然后和技術人員一起研究對策。漢江隧道貫通,3號線按時通車。
當被問及近年來開通的線路,哪一條線的建設過程最難忘時,王濤努力回想后說:“每條線的建設都攻克了無數難關,每次大家都認為不可能按時完成任務,但最后時刻大家都硬扛了下來,如期完工。”
曾經的榜樣來武漢交流
武漢地鐵為什么能建得這么快、這么好?許多城市的地鐵部門來武漢調研時都會發出這樣的疑問。
幾年前,武漢地鐵經常向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學習。現在,情況發生了改變,很多兄弟城市來調研,事無巨細地詢問建設經驗,如寧波地鐵的司機就直接在武漢接受培訓。就連武漢地鐵曾經的“老師”,臺北捷運也來武漢交流經驗:“臺北修一條地鐵線要8年,他們覺得武漢地鐵這樣的建設速度簡直不可思議。”
當然,這是個技術更新換代非常快的行業,修地鐵不能只講速度,更要追求質量和核心技術?,F在,全國地鐵建設的精兵強將、最先進的設備、最先進的管理理念都匯聚在這里,從車站的信號控制、到車型、車輛供電,武漢地鐵用的都是目前業內最先進的技術。
幾年的奮起直追,武漢地鐵目前進入與國內先進軌道交通城市“并跑”甚至“領跑”的新階段,很多領域不斷創造著國內記錄。再經過幾年的拼搏趕超,武漢地鐵一定能成為行業內的領軍者。
中國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外大街22號外經貿大廈6層東區郵編:100037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國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